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 06
我们希望能多一些快乐,上次说的健心十法,是增加愉悦感的日常锻炼。我们也知道不可能(也不需要)整天都开心,健康的身心也会有伤心、痛苦的时候。
这些喜悦、感动、灰心、忧伤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说要管理好“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情绪”这东西怎么管理?它听谁的话?
情绪是什么?
情绪是一种混合物,它由生理唤醒、外显行为和意识体验(包括思维和情感)组成,三者相互作用。
我们来看个例子:你正在开车,突然一辆汽车迎面驶来,这时候你感到很紧张,猛打方向盘,车辆滑向路边,然后你紧急刹车,车子重新得到控制,险情结束。你注意到心脏砰砰直跳,害怕得浑身发抖,并且有惊魂未定的情绪体验。
这里心跳加速是生理唤醒,猛打方向盘、发抖,是外显行为,恐惧害怕是情绪体验。
芬兰科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产生不同情绪的时候,身体各部位的体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当人们愤怒时,头部和胸部的温度就会升高;当人们心情沮丧的时候,四肢的温度则会首先下降 。
据报道,这项研究共召集了700名来自芬兰,瑞典的受试者,收集了他们面对文字,故事,电影和面部表情所做出的自然情绪反应,同时记录他们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根据温度的高低标上不同颜色,制成一份体温地图。这张图和我们平时的生活体验的确很类似,愤怒时全身都在燃烧,沮丧时心都凉了。由于高温用红色表示,低温用蓝色表示,有网友形象地总结说:害羞时好像奥特曼,感到幸福时,你就会变成能量满满的钢铁侠。
情绪会怎么表现?
我们会为期盼已久的假期而兴奋,为比赛得好成绩而开心,或者因失去了心爱的东西而悲伤。不论我们自己是否用行动和语言表达,我们都承认在体验这些情绪时会有机体活动。
这些机体活动,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比如眼睛瞳孔的收缩或夸张、呼吸减少或增加、心跳减缓或加快……有些生理反应很容易被注意到,有些我们可能意识不到。
大多数的基本情绪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出现,而且能表露在脸上:
情绪怎么产生的?
再来看一个例子,你在丛林里漫步,突然被附近沙沙作响的叶子吓了一跳,猛的跳了起来,然后才发现,那不过是由风引起的。这个跳的动作比你意识到恐惧要更早,判断是风还是蛇发出声响的大脑思维过程则在情绪反应之后。
桌子上放着一个东西,你扫了一眼,以为是条蛇,被吓了一跳,再细看看,发现只是一个玩具。这个过程里,大脑的感觉皮层先做了处理,然后才有恐惧的情绪,再通过认识的变化,消除了恐惧。
心理学家发现,大脑有双通道,感觉刺激可以直接发送到“杏仁核”作出紧急情绪反应,或者由大脑皮层进行分析,然后再做反应。就像下面这幅图表示的。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一些情绪反应,特别是简单的喜欢、不喜欢和恐惧,并不涉及有意识的思维。
复杂的情感,包括心境,在很大程度上受解释、记忆和预期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的认知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感觉。
情绪认知理论
一大早被闹钟吵醒,是郁闷还是庆幸?
工作了一天腰酸腿疼,是烦恼还是欣慰?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被闹钟吵醒)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郁闷),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
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像上面画里的人,被闹钟吵醒不觉得心烦,而是觉得庆幸,工作劳累不觉得烦恼而是觉得欣慰。
A.(activating event):与情感有关的激发事件,即诱发性事件。
B.(beliefs):对事件的想法和信念。
C.(consequence):情绪反应和后果。
ABC情绪理论指出,情绪C并不是直接由事件A得到,而是诱发的事件A加上对事件的看法B后,产生情绪C。所以,错误的认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A + B =C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听到一句话“你这人真好!”,会有什么感觉?会开心吗?
可以看出:不同的想法,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哪怕看起来是一句赞扬的话,也能产生敌意。
对事件的“解释风格”不同,会带来不同的心境,因为我们喜欢用相同的逻辑方式考虑事情。
学校里常遇到的情况:某场考试失利了。
抑郁的人更喜欢用稳定(这将永远持续下去)、普遍(这将对我所做的所有事情产生影响)和内化(都是我的错)之类的语言解释不幸。
当我们感到自己表现得糟糕时,就会消极地思考问题,这样心情就更坏,带来自尊感的降低,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们要意识到这个规律,在这样的时刻,转换思考方式,用积极的解释模式来打破循环。
怎么和情绪做朋友?
我们理解了情绪产生的过程,知道有些情绪甚至不受我们大脑控制就产生了,有些复杂的情绪是根据认知不同而产生的,所以控制情绪和管理情绪,这两个说法都不太准确。
要控制的是我们的行为,要管理的是有情绪之后而采取的应对措施。
我们通常说情绪表达不恰当,多是指负面情绪时,其实“好情绪”也可能表达不合适,比如喜欢一个人,冲过去就亲——那有可能被打。情绪没有对错,行为有对错。对情绪来说,要感知它,知道我们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心情里,然后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
觉察到的情绪,如果可以用语言描述一下,会更准确并加深体验,我们可以经常做这样的感知练习,有意识的去觉察自己的情绪。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一个不舒适的心境时,有两个选择:
一是采取一些行动去改变事情本身;另一个选择是,用调整认知的方式来调整情绪。
通常的经验是调整好情绪后,会有智慧和行动力去采取新的行动。
感知它,表达它,调整它,是对“情绪”这个朋友的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