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东山岛那段日子结识两位朋友,夫妻俩在深圳工作,只因向往田园生活,早年在漳州长泰的十里蓝山买了房,这些年一点点装修改造,已经成为当地一家小有名气的民宿。春节后两人辞去工作,打算归隐十里蓝山,自驾途经东山岛时有缘相识。
因为同是北上方向,夫妇俩邀请我路过厦门时到他们的茂源家小住几日:听雨、赏花、钓鱼。最后这件事对我诱惑极大,在东山岛虽然偶尔也钓钓鱼,但由于天气原因,一直没能登上养鲍鱼那位朋友的鱼排,只能在岸边钓些石九公之类的小鱼。
于是返程往厦门的路上,改道杏林出口下高速,经灌口镇走过一段九转十八弯的山路,翻山越岭、腾云驾雾大约40分钟车程,傍晚来到这名字听起来充满诗意的十里蓝山。途中还遇到这头天真可爱的小牛犊,颇有一夫当关的气势。
茂源家位于一片别墅区,门卫热情地为我指路,看来朋友虽然不常来,但人缘不错。第二天上午朋友先领我来到一墙之隔的玛琪雅朵花海,完成第一个项目:赏花。据说这是一处网红打卡地,花海与灯光秀是最大亮点,我来得不是时候,山坡上大片的油菜花和所谓花海似乎刚刚开过,不过对于这种人工的景致我倒也没什么兴趣,所以也就无所谓啦。
沿着景区栈道经过一片水面很快就来到了山脚下,景区里的水来自山间一条溪流,沿着山谷溯流而上,绿树、野花、怪石、藤蔓、溪水、瀑布构成的画面在我眼里更加自然和谐。因为是淡季,往返5公里没有见到其他游客,只听到潺潺溪水和我们的呼吸声。山谷深处一块石头上赫然刻着“负氧离子12000”,印象中北京还不到1000。
中午时分返回茂源家,嫂子已在门廊下备好火锅,本想酒足饭饱就去钓鱼,不料一团乌云袭来,山里的雨就是这样毫无征兆,无奈只好坐在门廊下喝茶,雨点滴落在顶棚、树叶、水槽里的声音似乎被放大一般,清晰可辨,不经意间体验了第二个项目:听雨。
打开手机查看天气预报,最近几天都有雨,好在钓鱼的地方就在门前的坡下,山上的溪水汇聚成河,开发商只需筑一道堤坝,就形成一座天然的小水库,据说里面有鲤鱼、鲫鱼、罗非鱼等多种鱼类,而且个头还不小。
第三天匆匆吃过早餐后,趁着还没下雨,赶紧抄家伙来到岸边,树下挖条蚯蚓开工。这个水面最大的优点就是没什么小鱼闹口,半个小时开张,一条1斤左右的淡水鲳鱼。
随后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我再次埋头挖蚯蚓的时候,只听唰的一声,还没反应过来,鱼竿已被拽到几米开外的水中。如此荒唐的事还是第一次遇到,此时雨越下越大,看到岸边停放着一只泡沫扎的筏子,心想反正已然湿透,跟它死磕了。朋友回家取来桨,雨中一路追杀,夺回鱼竿时元凶还未挣脱:原来又是一条2斤左右的淡水鲳鱼。晚上亲自下厨做了道红烧鱼。老祖宗说得好:犯我钓鱼者,虽远必诛。
第四天朋友按照原定计划带我去附近村庄和景点闲逛,周边旅游开发尚不成熟,基本处于原生态,印象最深的是这棵千年古樟树,12个人才能合抱过来,底部树干中空形成树屋,上面却仍然枝繁叶茂,真是不可思议。可惜这样一棵古树居然没看到任何保护措施,不知还能坚持多少年。
开车沿乡间小路走走停停,路旁的李子园已经开始结果,据说是当地特产之一。山脚下一个叫作山重村的小村庄,取山重水复之意,这里就是周边几个小区居民采购补给的地方,朋友和路边店家一一打招呼,看起来关系挺熟,当地民风热情淳朴。理发馆花10块钱剪了头发,扭头走进一家渔具店,老板推荐我花7块钱又买了包罗非鱼饵料。
返程路上,朋友突然兴奋地叫我停车,路边一栋不起眼的平房,墙上“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赫然醒目。朋友说这是个文革博物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开放,今天竟然开着门。走进这间大约三四百平米的展馆,我也震撼了,没想到这么多文革藏品竟然能在这个小山村里见到:袖箍、海报、旗帜、标语、纪念章、语录,以及那些带有时代烙印的各种生活用品,分门别类陈列在一间间简陋的展室中。负责看管的老者兴致勃勃地为我们介绍馆藏背景以及山重村的来历,这个不起眼的小山村自唐代开始有人定居,算下来已有1334年的历史。
下午晚些时候带着新买的罗非鱼饵再次来到水边,不到一个小时又搞到3条,遗憾的是并没有罗非。朋友说不要浪费刚买的鱼饵,挽留我再住一天,我自然禁不住这样的诱惑。第五天风和日丽,在茂源家草坪上吃过阳光早餐,便开始了十里蓝山最后一战。
本想钓到罗非就收手,但人性的贪婪让我坚守到下午。人生中第一次如此专注地钓鱼,心无旁骛,没有学习、工作、生活任何琐事的打扰。
收杆时盘点战果:14条半斤多的鲫鱼,2条罗非,还有1条叫不上名。旁边看我钓鱼的一位业主不停地夸我运气好,我想或许缘分这个词更贴切吧。
如果没去东山岛,没遇到这对朋友,没来这十里蓝山赏花、听雨、钓鱼,或许就错过了生命中这段难忘的机缘。人生苦短,随心随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