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两岁多,每天早上上班是个难事。他似乎知道我早上起来就要上班离开,总是早早醒来,然后睡眼朦胧地爬到我怀里,奶声奶气地一遍又一遍地叫着“妈妈、妈妈……”。当我刷牙洗脸时,就抱着大腿紧紧跟着,名符其实的跟屁虫。但是当我洗刷完毕,爷爷端着饭过来时,他就惊慌地伸出胳膊,带着哭腔,拼命地抓住妈妈的衣襟“妈妈抱,妈妈抱”。因为他知道爷爷一过来喂饭,就是妈妈要上班了。放佛只有妈妈抱在怀里才是安全的,这样妈妈就不能上班了。
这时的我十分为难,既想多陪着他,可是又得上班。于是抱起他安慰道:“妈妈要去上班,下班回来陪你堆积木、讲故事好不好?”他哭着摇头,“不好不好,妈妈抱,妈妈抱。”结果就是爷爷强制抱走,关上门下了楼依然能听到“妈妈,妈妈……”渐渐远去的哭喊声。
有时当我走时,他还在睡觉。这种上班离开没有什么压力,但是想来他醒后看不见妈妈应该也是失望的。之前还尝试过,在他吃饭看动画片时偷偷离开,但后来他早上都很警觉,警觉到不敢让妈妈离开视线,动画片也不看了。还试过骗他说妈妈去门口拿个东西,但是关上门后又于心不忍,不忍心欺骗那个小小的单纯的他,不忍心让他觉得自己最亲爱最信任的妈妈骗他。于是又打开门,告诉他,妈妈是要去上班了,下班之后再陪他了。结果又是哭着被抱开,哭到妈妈走远,哭到忘记妈妈上班离开的事。
相信身为妈妈们,肯定都在这个阶段有过这番经历。作为爸爸估计很难体会。每天早上,我家儿子跟爸爸告别时,很开心地挥手道“爸爸,再见”,当与我告别时瞬间变脸。
想来可能与本性有关,怀胎十月,母婴一体,最初他还无法分清自己和妈妈的区别,从内心认同和妈妈是一体的,逐渐地才发展出“我”与“你”的意识。所以当妈妈要离开时,那种被称为“分离焦虑”的情绪就会出现。离开妈妈,对他就意味着失去了熟悉的安全感,失去了安心的味道。记得我小时候,爸妈都要上班没人带我,把我送到奶奶家,每次妈妈离开时,我总是哭到不能自已,仿佛整个世界都离我而去了,那是种崩溃、无助和深深的伤心。当妈妈不在身边时,闻着妈妈穿过的衣服味道,就会觉得安心,那是一种“妈妈的味道”,虽然我妈自己闻,说什么味道都没闻到,可能那是孩子对于妈妈味道所独有的敏感嗅觉。
今天早上,2017年5月的最后一天,儿子的表现大大出乎我意料。今早也是早早醒来,赖着我粘着我,抱紧大腿。洗刷完毕,准备出门前,看着他即将要开始的不舍和哭喊,我蹲下来把他搂在怀里,认真地跟他说:“妈妈要上班了,这几天放假妈妈一直在陪着你,可是今天妈妈得上班去了,你白天在家里跟爷爷奶奶玩,妈妈下班后回来陪你一起玩,好吗”。我以为他又要说:“不好不好,妈妈抱”。结果只见他,一边用胖乎乎小手揉着红红的眼睛,一边极其不舍地从妈妈怀里后退,哭着说“好”。这个“好”字带着哭腔拖了长长的尾音,完全不同于平时说要下去玩时,那个欢快干脆的“好”。
我真是惊到了,放佛我怀里的小男孩一下子长大了,变成了一个敢于面对自己情绪,敢于与妈妈分别的小勇士。
对着儿子的表现,我惊叹地称赞了他的勇敢,告诉他:“你是个勇敢的孩子,那跟妈妈再见吧。”只见他拼命地挥着两只小手,同样还是拖着长长的哭腔说道:“妈妈,再见!”
天哪,我真是佩服地五体投地,我的孩子竟然如此勇敢,他竟然能够面对自己那股强烈不舍的情绪,同时还能做到自我克制。
看到他如此哭着道别,我完全不舍,不舍留下他一人承受离别的伤心。于是,看了下时间,决定再给他将一个故事,让他稍微平复一下情绪。讲完故事,虽然还是同样的哭着道别,充满了不舍与强忍。但是,我知道这是我和他必须要面对的。孩子从出生起,和妈妈注定是一场离别,只是刚开始的离别是短时间、短距离,到后面是长时间、长距离的;刚开始是孩子在等父母回家,后面是父母在等孩子回家。
通过这件事,我提醒自己。对于孩子,我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在陪伴他的时候给予高质量的陪伴,让他明白妈妈始终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