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美,读《西方美学通识课》

齐帆齐微课

美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和力量。——柏拉图

美是人类始终追求的一种主观的感受。大自然天然的景色是美;大自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美;人类灵魂深处的真善美是美⋯⋯


有人说:美是自信,美是和谐,美是自然,美是温暖⋯⋯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美的内涵?我们又应该如何去理解美的范畴呢?或许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凌继尧先生的这本《西方美学通识课》会带给你不一样的认知。

这本书一共有十八讲,从公元前到19世纪,介绍了不同时期的美学。


艺术中的比例

第一讲到第三讲中,分别讲到了大家熟悉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他们三个代表了希腊美学的三个时期:早期、过渡期、鼎盛期。苏格拉底代表着过渡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代表着希腊美学的高峰期。

说到希腊,大家熟悉的众神之王宙斯,王后赫拉,冥王哈迪斯,海神波塞冬,智慧女神雅典娜等就是希腊神话中的人物。这些神话故事,至今仍在世间流传。

早期的希腊美学认为美与数的比例有关。著名的“黄金分割比例”就起源于希腊早期美学毕达哥拉斯学派,它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为0.618∶1。我们人类身材的黄金比例也是0.618:1,被誉为“台湾第一美女”的林志玲的身材,就是标准的“黄金分割比”。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达·芬奇

被世人称为“画中之画的”《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最著名的油画作品,作品刻画了一位女性的典雅恬静的艺术形象,是首屈一指的人类艺术珍品,也是现在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三大镇馆之宝。

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文艺复兴时期则是西方美学史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因此,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美学就是人文主义的精神“美与和谐”。同时,文艺复兴时期产生了美学史上一个重大的转折:

不在彼岸的精神世界,而在现实世界中寻求美的根源和美的奥秘,并且,在对美的奥秘的探索中把美学和数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第十二讲中,书中讲到了德国启蒙运动。因为在十八世纪德国文学和启蒙运动中,美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美学的教父”—鲍姆加登

为什么会称德国哲学家和美学家鲍姆加登为“美学之父”?因为现在常说“美学”这门学科的名称就是他起的。有些人认为称他为“美学的教父”更合适一些。

他的功绩在于指出了美学在哲学体系中的地位,确定了它的任务和界限,使美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的目的是感性认识的完美本身,而这种完善是美。”——鲍姆加登

我们怎么来看待生活中的美呢?就象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一样,每个人看到的点不一样,那么他心里的《蒙娜丽莎》也是不一样的吧!

读完这本《西方美学通识课》,通过不同时期美学的发展和角度,让人在阅读中提升美学素养,提高了审美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