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那种被称为直接又死忠的东西

直接又死忠。


这是《她们创业的那些事儿》里公冶小茑对夏芷的评价,也是想要让其成为合作伙伴的原因之一。


夏芷的这个特质,让她在才华与专业被上司不断打压与排挤的极度不认可的情况下,被公冶小茑看中并挖掘出来而绽放光芒。


命运从来不会苛刻与故意刁难任何人。直接是坦诚与真挚,死忠是信仰与信念并存。人只会对自己认定的事情如此热爱与忠诚。当然,正确、价值、意义永远是它的打开方式。


人会有各种特质,有专属标签,有各种定义。那种被称之为个性的东西,只有在被认可被欣赏的时候才能成为才华和人格魅力。而在此之前,它是蚌壳里的沙粒。


是沙粒,还是最后成为珍珠,没人会知道结果。只是直接又死忠的你,在乎的不是珍珠的光环,而是跳出了沙粒的自我限定,能有理性的认知去看待,能做各种改变去应对,匹配得上一身才华。


辨证,取舍,平衡。

每个努力生活的人都是清醒且勇敢的。

不只是要,而且是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就好。


最近才知道安妮宝贝改名了,叫庆山。她说已经不适合“安妮宝贝”这个名字了,“庆山”这个名字,是当下阶段最合适的。


提到改名,她曾这样说道:改名也是顺其自然的决定。毕竟,人的状态、心境是会随着时间变化的。按照一些读者的想法,其实我应该在更早的时候就改掉这个笔名,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笔名和我的作品并不相符。


改名后的庆山在写作风格上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她开始关照与社会主流保持距离的普通日常人,探索和理解人的自性,即我们如何看待自己。


但我其实挺喜欢“安妮宝贝”这个名字的。哪怕人到了垂暮之年,年轻时候的喜好与热情,若能始终保持没有忘记,即使似水流年,那也真的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


我没读过多少她的作品,只记得《素锦年时》这本。当时的校园和空气里还残留着的青春味道,除了它还有小四的《夏至未至》《梦里花落知多少》和《悲伤逆流成河》。


但我知道《彼岸花》《七月与安生》《八月未央》的时候,它们被拍成了电视剧和电影。演员直接演绎出来的更直观的文艺片,在我并没有拜服原著的情况下不做评论。不过我仍然看到了安妮宝贝的创作风格和主题,依旧熟悉,依旧感动。


改名后的庆山说,保持激情是件很难的事。


就写作而言,写作的意义,在于心与心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情感联结。如果作者能够专心致志地做这件孤独的事情,一定是感受到了读者的情感。这是最大的支持。


不仅写作,任何职业想要保持热情大概都需要这样,找到意义,并找到坚持的理由。


我又想到了直接又死忠。


也许我的阅历不够,现阶段我似乎写不出那么平易近人但富有张力又蕴含力量的文字。


我开始不喜欢过多地使用形容词,读《看见》的时候越发欣赏柴静的文字。(或许是受了新闻媒体人的影响,前阵子还读了鲁豫和杨澜的作品。)简单得几乎只剩下动词和名词,严谨内敛,连贯成文。


我想到了白描,不需要过多的色彩粉饰与渲染,你却能从寥寥几笔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画面里看到了她想传达的东西。


色彩、音符、线条、影像等能以不同于语言文字的形式,准确直观地表达情感。直接又死忠让人总能看到背后的故事。


如果说过去的安妮宝贝是青春肆意、努力蜕变并且寻找精神探索的孩子,逐步成熟。


她是音符,是色彩。


而如今的庆山,成了温柔平和的生活长者。她的《心之千问》,在岁月沉淀里,在探索后了解自己的路上,她完成了最后的成长,如何更好的看待生活,看待我们自己。


她是线条,是影像。


我们总会怀念有些张扬、有些轻狂但眼里有光、笃定潇洒、被称为年轻的自己。就像安妮宝贝改名,风格改变是顺应自然的决定,只是我仍觉得有些遗憾,希望沉稳无华的外壳下仍有冲动激情和肆意青春的可爱特质。


希望它们不要被时光打磨得彻底失去棱角,不见踪迹。依旧直接又死忠,我想在那张布满褶皱和岁月沧桑的脸上,还能看到眼底的星光和生命最初的迹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