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峪沟里,过了石梯子不远后,分叉向西而去的崖窝沟里的小庙,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曾经两次由于没有找到其所在,均抱憾而归。
皂峪不知去过多少次,那山口东侧的极乐寺、里边的白云菩萨洞、雨量观测点、终灵山地母观、石梯子景点,以及崖窝庙等景色可以如数家珍了。如果天气晴朗无云的话,站在崖窝庙处,对面山峦就是闻名遐迩的九华山了,那山峰上的庙宇也是清晰可见的。
我是早上快八点便到了极乐寺山门下石料场处开始徒步而上的,走到白云菩萨洞前时,看见几位人在忙碌着,似乎在修缮着庙宇,于是便继续而上。那守山看场的老者依然带着他的“黑嘴”和“黑子”两条狗,驻守在低矮的土木屋里,我给他留下两片锅盔馍,继续前行,直到石梯子处方才歇息。野生的弥胡桃在这深沟里的半山坡上,是很少有人去采摘的,以至于香甜的果味气息弥漫在狭窄的路上,我便顺着山岩攀援而上,很快就是半袋子桃子。
从分叉处向西继续前进,似乎空气湿度增大了,使得路上的草还是湿漉漉的,只记得往前走,应该有个崖窝庙,一直给里走能到达涝峪。幸喜天空放晴,路也好走,同时山路上已经没有几年前来时看见路边野猪拱地的痕迹,心理便也就没有过度的紧张感。山色是美丽的,和春季比较起来,此时节更让人感觉到灿烂、娇艳和成熟。不经意间,便走到了崖窝庙,庙虽小,但庄严肃穆,虽凌乱,倒也神威不减。顺着大殿左侧而去,一些屋舍已是人去屋塌,绝壁下供奉的神仙已是露风无遮,顿时觉得此间暗含一股荒芜凄凉之气,于是速速退下到沟底,继续向西进发。直到走到了成直角形的两座茅草棚处稍事休息后,便返回到分叉处。
接着,向东沟开始南行,希望找到能上九华山的路,只是走不多远便折身返回,这是因为我记得自己曾经走过这条路,似乎没有碰到东上的路线的缘由。
返回的路上,便上了趟终灵山。在此歇息的六位余下逛山者,悠闲地吃着、喝着,讲着附近的景点。尴尬的事,就是我被人家看成六十好几的人了,尽管人不可貌相,但是我还得要今后注意一下自己的衣着了啊。
回到白云菩萨洞处,遇见书法家严老师在此做善举,帮着修缮庙宇,寒暄几句,便匆忙回家,因为脚已经开始有点不听使唤了。
皂峪,一个令我无法释怀的胜地,山色、水涟、怪石、庙宇,无不给人一种探究的兴趣、畅游的美景。
2012年10月14日于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