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星期回家,闷闷不乐。问及原由,竟然红了眼圈。这是一向大大咧咧的她从没有过的。感觉事态重大,刨根问底,原来竟是这样的。
高三了住校的孩子要调整宿舍,老师怕女孩子劲小,就派了几个孔武有力的男孩子去帮忙。
姑娘说,本来她也等着男同学帮忙来着。她想象的场景是男同学抱着被褥,在前面健步如飞,她抱着书文文弱弱的跟在后面,画面很美。
可实际却是一屋子四个女孩,派了四个男生,这四个男生一个抱被子,一个抱褥子,一个抱书,一个抱枕头。都一米八多的大个,孩子鄙夷说还扭搭扭搭的前行。画风真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姑娘不愤,顿时豪气顿生。把自己的被褥卷巴卷巴抗在肩上腾腾走了,一个楼道内从这头换那头,三两分钟的事。不到十分钟一切搞定。
姑娘不屑理会那几个高大又柔弱的男生,还有那几个耷着胳膊佯装娇滴滴的女生。先行一步回了教室。本来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可那一行人搬完后,回教室第一件事就是和大家描摹姑娘的汉子状。引的同学们都哄堂大笑,姑娘也不示弱,站起来说男人不像男人,女人只好是汉子了。
尽管说还了回去,可心里还是不舒服。姑娘说本来是他们大男人一副娘娘腔,还笑话我是汉子。
姑娘说完了,红着眼圈等我的安慰。其实在她说腾腾的抗起行李卷时,想想那画面我就有点儿不敢直视了。
可孩子又没错,我该怎么说?高三的孩子了,你又不能以孩子们只不过是开个玩笑,这样明显敷衍的话来安慰她。又不能鼓励她,对着呢,男人的事自己也能干。是他们没男孩儿样,不是我孩儿不女孩。
可四十多年的女人阅历,以及对敌经验,这样说,是误导孩子。毕竟孩子马上要上大学了,不想她在男女关系启蒙上走偏了。
踌躇半天,只好实话实说。妈妈不知道怎么说这件事,我的好好想想才能告诉你。
说实话姑娘像个男孩子,缺失一般女孩子的阴柔美,我早就发现了。我反省是不是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从小就给她灌输女人要自立自强,特别是思想必须独立,不能依附,不能盲从,也不能攀比。自己有多大的能力就过自己能力够的着的生活。
这些话铿锵有力,可以当教课书来用。可却没强调她是女孩子,这一切要本着女孩子的天性来做到。而不是忽略自己的性别,和男孩子比独立,比孔武有力。
人生来男女有别,古时候男女在分工,地位上,有严格的划分和区别。那是由那时候的生产力大多是男人而决定的。所以那时候的男人很雄性。起码在意识上很强大,男主外女主内基本上是那时候的全部生活模式。
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生产力的构架由以男人为主变成了男女共同分担,女人在生产力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甚至可以和男人分庭抗礼,所以才有了男女在观念上的平等。
这平等日久,势必就会造成男女在性格上乃至样貌上的变化。所以现在男子阴柔,女人强悍成了一个普遍现象。
现象揭露本质,随之而来,男人淡漠了彰显男人味的领地意识,也就是说养家的责任。而女人也淡漠了养家的协从地位,变的独立。
于是做女人的抱怨男人没男人味,没责任心。做男人的抱怨女人不温柔,不女人。
我觉着所谓的男人味和女人味是互相促进的。是此长彼也长,此消彼也消的。这也算是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可现在的大环境造成了现在的社会关系。男女平等,可也容易造成模糊男女区别。
这也就是现在的娘炮,女汉子,乃至同性恋越来越多的原因。这种现象如果普遍了,那这个由男人女人组成的社会,赖以稳固的根基会不会产生变化。不得而知,但愿是危言耸听。
男女有别,这是事实。不论从生理、心理,意识形态,智力的侧重面都有很大区别。
顺应这个天生的差别去完善自己,才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不悖逆自然的一种自然进程。
说白了就是让女孩首先有个女孩儿的样子,然后谈思想,谈自立,谈强大。
可什么是女孩样,如果要一个字来体现,那就是“柔”。是有筋骨的柔。俗话说百炼钢化绕指柔,还有四两拨千斤,乃至太极,都是柔的体现,既缠绕又舒展。
于此相对应的男孩子的特质就是“韧”了。那种顶天立地,百折不弯的韧。既固守又百变。
柔韧互补方为力量,才最和谐。
想好了就和孩子说叨说叨,乘现在还不算晚,顺便推卸推卸责任。
可人家听我说了这一大套,迅速抓住重点。哦社会的大环境咱先不表,您的教育才是重点,您常说男女平等了,男人没义务养着女人了,女人只能靠自己了,我男女活儿通吃,才长成了这样。
我赶忙检讨,并戏谑她性别觉醒意识太差。总觉着那是自然而然就知道的事,没想到她不脱衣服看看,就忘了自己的性别。
孩子笑着打我,我给她分析了一下当时的状况。不是那几个男孩子搬不动,也不是扭捏,而是他们故意磨磨蹭蹭的不想早早的搬完。
也许是不想去教室,更也许是借故想和你们四个美女多呆一会儿。青春年少,谁不想和异性多个机会接触接触呢。你不也想扭搭扭搭的走在他们后面,看看他们孔武有力的样子吗?
那几个男同学也没想到,碰上你这么个愣的,不解风情的。你这叫煞风景好不啦。其实你既能让他们好好搬,又不用凸显自己的汉子样。
你可以把自己的被褥卷起来,然后和他们开玩笑。说为了和他们的粗胳膊匹配,觉着这样搬合适。并说,给他们个机会展示展示臂力。你抱着枕头也可以和他们说让他们看看真真的柔弱是种什么感觉。
这样一来事也办了,说不准同学们还觉着你幽默,有趣呢。
做女孩儿在男人面前展示力气、勇猛是不智。女人如水,从善如流,以柔克钢才是正道。
男女天生有别,你把这个“别”模糊了,是你傻,也有违自然法则。
再说了你看不上他们的娘娘腔,人家也看不上你的汉子状。女孩子就应该有女孩子的美感。你画画怎么区分男女,不就是让女孩子柔美,男孩子强壮吗?如果换个画风,是不是有点恶心。这其实是男女的本质区别,也是男女主观上的共同愿望。
你偏要反其道行之,让人家嘲笑一番,还生气。不过你既然生气就说明你不想像男孩子,还是有做女孩子的自觉的。如果你沾沾自喜,那该哭的就是妈妈了。
姑娘听着红了红脸说,这么多年的学校生活,她只有哥们儿,没有追求者,肯定就是忘了男女有别的原因。柔不够韧有余越界了。
我赶忙安慰,咱有了这个意识,上了大学再觉醒,不迟刚刚好,厚积才能薄发。
孩子嘿嘿的笑,你咋厚积了四十多年还没有发呢?你是不是这辈子不准备发了。我觉着我这是遗传。
我急了,我就是深受其害,才不想让你学我这样子。要知道榜样有两种作用,激励和反省。我的存在就是让你反省的。
言传身教,说的是家庭的教育责任。可咋样让男女在平等的前提下,让男孩儿更男人,让女孩儿更女人,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必要因素。这需要引导,需要制约,需要觉醒。值得深思!!
“柔韧”相辅相成是个好词。男女合一是个“好”字。愿男女似柔韧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