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作为一个接受了十年正规工科教育、理性思维早已根深蒂固的女人,居然会在深夜靠写文字来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文字,对我来说竟然有了像酒精一样的功效——在这个冰冷、压抑的现实中,它成了我最依赖的慰藉。
每当夜深人静,文字伴随着背景音乐从指尖流淌出来时,我能感觉到脸上泛起了一丝红晕。这种微醺般的感性让我暂时脱下了日常工作中那副冷静、不近人情的面具。理性的外壳一旦剥落,我仿佛找回了那个久违的自己,一个敢于感性、敢于柔软、甚至敢于脆弱的自己。
回头细想,自己这些年在人性的刀山火海中一步步爬出来,满是伤痕。曾经以为温暖和信任会在某个时刻出现,但事实告诉我,人性和太阳一样,越靠近越容易灼伤自己。我见识了太多“下头男”和“下头女”,他们的虚伪、敷衍、和那种只想从你身上得到点什么的贪婪,让我越来越麻木。曾经有过的温柔和期待,如今早已被磨得一干二净。
在国外这些年,明明不是那种角斗场式的职场,只是泛泛之交,有很多人只是见了几面,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不亚于职场。因为各种利益纠葛,分割成一小撮一小撮的小团体,勾心斗角,真肮脏。我始终搞不懂,有些人为何如此热衷于这些表面功夫和小圈子。不累吗?能得到什么多大的利益?我不想知道,也不愿参与其中。我只选择与少数几位品质过硬的朋友来往,不愿再费心思去交新的人,去接触那些看不透的、肤浅的关系。
于是,我渐渐明白,可能孤单才是我这辈子的宿命。学会与孤独和解,也许是我唯一能做的选择。站在镜子前,我偶尔会问自己:“你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这么冷漠?”
是的,我变了。变得不再执着于任何情感,不再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理想生活。这并不是因为我放弃了梦想,而是因为我看清了,人生从来不是为了追逐别人的期待,而是要稳稳地站在自己的脚下,过自己想要的日子。
可是,最可悲的是,尽管我告诉自己不要再轻易动情,不要再被人性中的虚假所蒙蔽,但内心深处,我依旧会在看到他人的痛苦时动了恻隐之心。明明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什么,也没有余力去扮演那个善良的角色,可偏偏还是会心软。
这大概是人性中最矛盾的部分吧。
我们试图把自己封闭起来,试图让自己变得冷漠无情,可偏偏总有一丝人性的温暖在心底挣扎、闪烁,让我们不得不面对那个依然会动情、会心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