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悟,就从摘“面具”开始......
我也曾像很多修行者一样,想去探索 “我是谁” 所谓 “真相” 究竟是什么。自打有了这个愿望以来。一路的艰辛就开始了,不管再怎样清心养性地听课、禅坐、读书、唱诵。惯性的人生模式还是深深地影响着我。我依然喜欢向外抓取,膨胀的小我似乎变得更加强大。它想要身边的每一个人知道 “我”是一个修行人,“我” 是多么的有灵性有洞见,“我” 所在之处要高呼于你们···又或者 “我” 是一个即将要开悟的人,一个要见证真相的人······这不外乎于给自己穿上华丽的外衣,给自己戴上各种面具去遮掩内在深层的恐惧,好让别人认为我们更强大、自信一点。都说修行其实是在做减法,而最初,我发现我并没有在 “泄” 什么,而是又带上了一层面具,一层 “灵性修行者” 的面具,且又加了一个标签。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这一点,发现了小我的膨胀,并且开始极度的厌恶这个有灵性的 “我” ,我开始受不了自己了,我才勇敢地把面具狠狠的扒开!
昨天在ins上看到一张图片上面的话很有力道:“ we get told to put on a brave face…but sometimes the bravest thing is to take the face off. 我们从小到大自然而然就会养成的一种习惯就是给自己戴上自信的、勇敢的、善良的、乐观的、聪慧的等等面具,好去遮盖我们内在的阴暗面。我们不希望别人看到我们的阴暗面和痛苦,尤其是对自己爱的人。我们时常不希望把痛苦施加给他们。我们不希望让刚刚结识的朋友看到自己的脆弱而对我们有了偏见。这一层层的面具遮盖了隐藏在我们内在深处的恐惧,同时也掩盖了内在的智性。这一层层的压抑使我们的心智错乱、抑郁、自卑。
不过,这并不是在说戴面具是不对的,我们本来就上演着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且在某些场合,这些面具确实有它们的实用价值。从表面上来看,总比我们带着恐惧、匮乏去做事要好。但若想要求得真理,找到内在的智性和你喜悦、和平、无条件的爱的本质,摘下面具是你的必经之路。我们要厘清我们为何恐惧,这是绝大多数人不清楚明白的。你也许会说:“我恐惧某件事情不能按照我希望的样子进行。” “我恐惧爱人的背叛。” “我恐惧病痛。”等,但只要你经历了这个恐惧你就会发现,恐惧似乎是“无止境”的,对这个的恐惧没了,还有对那个的恐惧。 我们恐惧失控后的无助感,我们对未知恐惧,对无形,无法知晓恐惧。我们怕无法达成自己想要变成的样子。我们怕找不到自己是谁,所以就一层层地给自己贴标签,包装自己。我们恐惧无我……而在我这个19岁开始修行到如今22岁的初学者来说,我最大的领悟就是:修行是一个超大的挑战,它将我们所有不想面对的烦恼都暴露出来,将我们一直不敢去承认的阴暗面暴露出来。因此我们会产生恐惧,宁愿妄想不断,压抑逃避,甚至放弃修行也不愿意觉察感受当下的痛苦情绪,难怪我们不愿去摘下面具呢!
由于想要解脱的渴望过于强大,我不得不勇敢地摘下面具,去 “观看” 自己是如何无意识得上演着自己的电影,去厘清我的信念系统,认清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去倾听脑袋中不停息的对话,观察追求成就之中的恐惧,体验那个无价值感……然而这目睹一切的能力需要一个很扎实的地基:自我接纳。我也把它叫做 “爱自己” 我们经常会说这么自信的宣言,但似乎没有真正意会这三个字。爱自己不仅仅是为自己买一个新的包包,吃自己爱吃的好吃的,假期去旅游。爱自己是全然的自我接纳,自我认可但又不自我认同。
自我接纳就是说我们对自己的爱,是不以未来或想象中自己变得更好为条件的。也就是说,我们完全的接纳允许我们的阴暗面、阴影存在。接纳自己的匮乏感,空洞感,无所依持感,接纳自己童年的所遭所遇,允许自己的情绪存在且流出,认可自己的外貌。但,不与这一切外相认同,因为你不止这些,你远比这些要圆满的多。
灵性成长的书籍很多是讲怎样观察我们的身体、情绪、念头的,但很少有讲到观察到我们的盲点缺陷后是什么,还要做什么。经过无数次的观察,你的负面信念确实会消弱,内在会清净很多,但我认为,转念和调频也是很必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破”。你不仅要观察到你的情绪习惯和负面信念,你还要扩大和创造更多的正面信念,还要调整你的能量平均值,也就是说你常在的意识能级。你需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场,让自己多待在快乐的情绪里一会儿,这样慢慢你就会养成经常开心快乐的习惯。我们是完全有能力选择我们的能量级别的,不要成为你负面情绪的奴隶。更不要妄想“我明天再去观察,明天再转念调频吧”,你只能选择从现在开始,你只有现在。涅槃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当你多次去尝试去"破":转念,换一个反应、思考模式后,你会渐渐发现,你真的有能力去活出你想要的人生,外相的改变都从你内在的转变开始。这一切都源于你的抉择,你选择快乐,你就会快乐,你选择痛苦,你便会痛苦。
这些摘下面具后所暴露出来的痛苦陪伴了我很久,有的时候确实连转念和调频的力气都没了。我和朋友讲:“那时的我就如同一片发黑的死肉。” 没有一点鲜活力。 而正所谓烦恼即菩提,困境即道途,这些痛苦使我寻求怔见的渴望愈加强烈。直到有一天我突然陷入一种状态:我忘记了自己是谁,那些标签和我完全的分离开来,我并不觉得我是之前那个我了。我不确定我要朝什么方向走,我甚至认为自己不需要去任何地方。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什么,非要加个标签的话,那就是 “空”, 我不确定这是否是佛家所说的 “空性无我”,但是不是已经没所谓了,没有意义才是真的意义。
我不确定这是否是见山不是山的觉醒状态,但追求觉醒与开悟已不再是我的愿望。何去何从,何所适从也不再是我的问题。但我知道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还是会做我喜欢的音乐,我还是会继续修心。也许从数的层面来讲,22岁有这样的怔见也许不是好事,有点太过老成?但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目的不都是要去见证本性皆空的道理吗?这样才能用纯粹的意识去创造显化,直到有一天你真的可以心想事成,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