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在我们的教育当中,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都是必要的,他们之间不存在哪个更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管是赏识教育还是挫折教育,它们是各有利敝的,在理解恰当操作正确的情况下都是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但是如果理解偏差而操作不当的话,反而都是有敝于孩子的成长的。
一、赏识教育:
首先我们来看看赏识教育,我非常地开心,因为我听到锋华老师讲咱们群里曾经分享过的关于水结晶的照片和水的实验,还有关于台湾的作家林清玄对花草说赞美的话。
我也非常地荣幸,因为这两个事例都是我曾经在群里分享的。听到锋华老师老师分享这两个事例的时候,我内心是很欣慰的,这说明我的分享还是有价值的,能够被大家记住,给大家带来启发。
这两个事例对于赏识教育来说,真的是两个非常正面的事例。但是,这两个事例的成功其实是有一个很大的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你所说出的话,是你内在意识形态的体现,这些赞美的话、鼓励的话,必须是你发自内心真正想说的话,必须是真诚的赞美以及真诚的鼓励。
江本胜博士在他的书《水知道答案》里介绍了他做实验的方法,同一个地点的水源,把它分成很多份,然后同一个人对着这些水说同一句话,比如说“谢谢”,那结果是每一杯水的结晶都不一样,我们在他书里看到的水的结晶照片只是取的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两张。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取决做实验的这个人,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的意识、他的心情、他的态度等等,这些不一样水结出的水晶也就不一样。
同样对于我们的赏识教育,如果我们的理解是只要在言语上赞美他夸奖他,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如果你是这样理解的话,那你就错了。
举个例子,有的父母听说赏识教育,可以让孩子变好,那不管孩子做什么,都是那几句夸奖的话:宝贝,你很棒哦!你很厉害哦!你真是太棒了!你真是太厉害了!你真是太聪明了!等等等等。
如果你的赞美总是流于刻板,流于形式,如果你总是这样对孩子进行只走嘴不走心的赏识教育的话,你的孩子不会变得越来越好,反而是会出现各种状况。
假设你的孩子是小龄儿童,他因为年龄小嘛,他就不会去分析不会去总结你说的话的意思,他只会按你说的话的字面意思理解和接收。
当他做了一件事的时候,你只走嘴地说:你真棒!你好聪明!你非常厉害!你不走心地去告诉他,你是哪一点做得好做得棒,哪个方面确实很厉害,而哪些方面还有欠缺需要提高。
这个时候他就会真的骄傲起来,长此以往,他就一会一直在那里自我膨胀,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
那如果说,他后面遇到挫折的话,他就会很气馁很受挫,根本接受不了,就是孩子的挫折商会很低。知道吗?有的时候,孩子受不了挫折,其实是被父母夸出来的。
在假设你的孩子是一个少年,你还是对他进行这种只嘴不走心的赏识教育,你将收获一个叛逆的孩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已经非常的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主见了,他已经可以分析出你说这句话的背后的意思,他甚至能读懂你潜意识里透露出来的连你自己都不曾注意的信息。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说你总是说“你真棒啊”“你真厉害啊”这些话,他可能会觉得反感,甚至觉得受到伤害,因为他会觉得你并不是真的在赞美他认可他,而是在敷衍他,他会觉得你不重视他。
在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我家有青春期少女一枚。我在和他的交流和互动当中,如果我对她的话或者对她的行为加以赞赏,如果我只是对她说“哎呀,你真棒”“哎呀,你真厉害”,她心情好的时候,他还会好好说:妈妈你是来搞笑的吗?但是,一定会满脸的不屑和鄙视。
她心情不那么好的时候,听到我这么说,她就会生气,她就会冷冷地看着我说:你还能真诚一点吗?我还没开口解释,她就立即说:你别说了,我不想听!然后一扭头就走了,去自己的卧室里还锁上门,就是告诉那个愣在原地的我,我已经惹到她了,她已经不高兴了,别再去打扰她了。
所以我们的赏识教育,首先考验的是教育者的态度是不是表里如一,是不是发自内心地真诚地赞美孩子。
赞美也要从孩子的实际行为出发,从他的行为中发现他的闪光点,然后再给予恰当的真诚的赞美。
这样孩子才能收到你真诚的用心的关注和赞美,他才会感受到你对他的真心实意的爱,才能真正从中吸取到有效的经验。
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对孩子来说也是必要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可以激发孩子的潜能,可以提高孩子的挫折商,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毅力去战胜困难,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是挫折教育有利的一面,这个利就在于父母对挫折教育的正确理解,以及正确操作。
对挫折教育的正确理解是:孩子所面对的挫折,它一定是一个自然挫折,这个自然挫折是什么意思呢?
自然挫折的意思,就是这个挫折它是随着事件自然发生的,而不是人为设置的。
举个例子,你的孩子早上起不来床去上学,头一天晚上已经设置好闹钟了,那么闹钟响了,他还不肯起床。
父母正确的操作是不生气不催促不啰嗦,只是温和地提醒孩子时间,其他的全都是孩子自己的事。
行为导致结果,晚起的结果是什么?晚起的结果就是他会没时间吃早餐,他还会迟到。
饿肚子是一个自然挫折,饿着肚子上课一定不舒服,这就是他应该承受的自然后果。
迟到也是一个自然挫折,他迟到之后会受到老师的批评,受到老师的批评他会难过,这就是他应该承受的自然后果。
经历过这样的自然挫折,承受过这样的自然后果,孩子才会知道起床是他自己的事,预留时间吃早餐是他自己的事,上学也是他自己的事,受到老师的批评当然也是他自己的事。
而有很多的父母,他们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遭受这种自然挫折,他们会去极力地帮孩子避免遭受自然挫折。
我们来看看经常上演的场景:
你的孩子早上不愿意起床,你叫他好几次都没用,眼看上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你一边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边气得像要炸了的气球。
最后你气急了,把他从被窝里拽出来。你一边骂骂咧咧,一边还得帮他穿衣服,他却一脸不耐烦,做什么都慢悠悠地。
你各种催,各种抱怨,他呢各种烦躁,动作更慢了,最后好不容易洗漱完从厕所里出来,你起早准备的一桌子早餐,他也没时间吃了,匆匆地拿了一个馒头边走边吃,你再往他手里塞一瓶牛奶。
你用开赛车的速度开车送他去学校,看着他走进校园的背影越来越远了,你拿着手机看了看时间:好险,差点迟到了。不过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还好,没迟到!一切还是在控制之中。
这个场景一点都不陌生,这是很多有孩子的家庭每个上学日都在上演的场景。
孩子不愿意起床,最着急的是父母,孩子没时间吃早餐,最着急的是父母,孩子会迟到受老师批评,最着急的还是父母。
好像这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父母自己的事情。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是父母害怕失去控制。
父母心里预先设定好了一切:孩子乖乖起床,乖乖吃我精心准备的早餐,然后乖乖上学不迟到,老师一定会认为我教导有方,我很有面子。
好了,碰到孩子第一步就不配合不愿意起床,一切都乱了都失控了,孩子迟到,孩子受到老师的批评,就等同于你自己受到批评。
你心里的剧情不断上演,老师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妈妈/爸爸,我好没面子。于是,你为了你的面子和控制感,你极力地阻止孩子避免遭受自然挫折。
也许你会为自己辩解:我不是这样子的,我都是为了孩子好。如果真的是你说的这样,那你不也真心的认为挫折教育是对孩子好的,对不对?那你为什么会如此着急?为什么不让孩子去承受这个自然的挫折教育呢?
反而,你却热衷于给孩子制造人为的所谓挫折教育。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你对挫折教育的理解偏差,导致你会以错误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而刚好人为挫折消减了你对失控的恐惧,满足了你所谓的控制感。
这样说来,有很多人为挫折的现象,尽管毫无科学依据,却有很多父母会对孩子严格执行,就不难理解了。
比如说一些妈妈对新生命的降临虽心怀喜悦和感激,可心里其实还有一份对未知的恐惧感,不知道新生命到来后要如何面对。
所以她们会去看一些良莠不齐的育儿书,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对孩子进行固定时间喂奶,两三个小时喂一次,美其名曰从小养成规律进食习惯。
这些妈妈她们摒弃了天生的母性本能去照顾自己的孩子,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不管孩子饿不饿,哭不哭,有没有生病。
还有,她们会对孩子进行哭泣免疫训练,就是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去抱他,不要去理他,不哭了才抱起来。
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就做一个乖宝宝,从小就知道哭闹是得不到拥抱得不到关注得不到爱的,只有乖乖地不哭不闹,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
这些人为挫折说起来是有利的,不过这个利是相对父母来说的,父母可以人为的设置挫折来训练一个听话的乖宝宝,让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
然而,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天大的灾难天大的敝事。武志红在他的心理学课上说,精神分析有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地,既是绝境。
西班牙则有诗歌说:死亡,即是无回应之地。也就是说,如果缺乏情感回应,人就等于处于绝境,甚至是死亡之地。
弗洛伊德在他的《性学三论》中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3岁的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所以大家务必要重视回应这件事,回应就是光。
像前面讲的,父母如果对挫折教育理解偏差,没有认识到人为挫折教育的背后隐藏的真相,你将收获一个没有没有自我、没有活力、没有创造力,平庸甚至自闭的孩子。
人为的挫折教育不会让你收获一个挫折商高的孩子,反而会让你孩子的神经极其脆弱,可能会走上一条让你忏悔一生的不归之路。
就像张胜平大哥昨天给锋华老师点评说的那个故事,他朋友的孩子非常的喜欢玩手机,孩子的妈妈说了很多次都没有用,他妈妈采取了一个非常极端的手段,就是把他玩手机的照片拍下来,发给孩子的老师看。结果这个孩子就想不通了,打开窗户就跳了,下去当场摔死摔死了。
多么痛心的一件事,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子消失了,他的妈妈永远也想不到自己为孩子好的一个举动,怎么就让孩子丧命了呢?
其实,这个妈妈他就是给她的孩子制造了一个人为的挫折。她觉得她自己控制不了这个孩子,她就让孩子的老师来做这件事情,因为孩子大多数都怕老师嘛。
玩手机不是什么天大的问题对不对?大人哪个不爱玩?如果这个妈妈不是这么恐惧失控的话,如果她静下心来,以她天生的母性的爱和智慧,她一定能想到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件事。
可是她不加思考地采用了一个威胁的手段,她不知道她的这个行为给她的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伤害,她的孩子在那最后一跳之前,心里该有多么的绝望啊!
孩子对老师再怎么害怕,我觉得不至于说连命都不要了,他之所以连命都不要了,除了在老师面前失去尊严之外,最大的原因我觉得是他对爸爸妈妈对他的爱的怀疑和失望。
冰冻非一日之寒,在这之前,他的父母一定给他设置了很多人为的挫折,从妈妈的行为来看,平时没少威胁、恐吓他,让他早就在心里有很多的恐惧,早就在心里给父母的爱打了一个个大大的问号。
妈妈发照片给老师的行为是最后的一根稻草,压跨了他最后的努力。爸爸妈妈是这个世上他最爱、最亲、最依恋的人,他绝对想不到,就是自己最爱最亲最依恋的人,毫不顾忌他的感受,让他没有尊严,如此伤害他,让他生无可恋,不如一跳了结。
生命没有第二次,不管他的父母如何忏悔,都于事无补。
所以我恳请大家正确地看待和理解挫折教育,认识人为挫折教育背后的真相,更多地让孩子经受自然挫折教育,让孩子成长为一棵真正的坚强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