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智慧

    孔子所言: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一个人可以通过一句话,表现他的有知与无知,故说话不能不谨慎,那说话该如何谨慎,来表现出一个人说话的智慧?

      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就要学会同这个社会打交道,因此,说话的智慧显得极其重要,我们要学会说话的时候看好场合,看准时机。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谈的是与君子交往中如何找准时机与场合,说出合适的话语,轮到他发言再发言,才不会显得急躁;该说话时再说话,才不显得隐瞒;看君子的脸色再说话,才不显得盲目。”而找准时机与场合,却并不容易。韩愈在唐宪宗盛迎佛骨的情况下,心直口快的进谏,没有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最终落得“夕贬潮州路八千”的结果。由此可见,孔子对于说话的时机与场合的智慧。

        在现代社会中,说话已经成为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不仅要看场合、看时机,也要看对象。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在这里谈了个具体的问题,就是如何说话。他提到了两个概念,一个是“失人”,一个是“失言”。孔子认为,应该给某人说的话,却没有给他说,就是对不起这个人,是失人;而不该给某人说的话,却给他说了,这是看错了听话对象,是失言。不论是失人还是失言,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看清对象。

        该说话时不说就会失人,有时后果会很严重。南齐萧子良是齐武帝的次子,贤良多才。齐武帝崇尚节俭,痛恨奢侈腐化,但是太子萧长懋却性喜奢丽,所居宫殿皆雕饰精美,亭台楼阁极尽华丽。萧子良与太子关系很好,对太子所为心知肚明,却没有告诉父皇。后来,有人把太子行迹报告齐武帝,齐武帝非常生气,怒责太子,并迁怒萧子良。太子死后,萧子良本是众望所归的嗣君人选,但齐武帝因其失人而放弃,最终把皇位传给皇太孙萧昭业,萧子良最后郁郁而终。而还说话时就说,才能不失人。当年唐玄宗下令翻修宫殿的时候,张玄素挺身而出,直言规劝,唐玄宗却欣然接受,并赏赐了他。历史上,敢于直谏的大臣不在少数,但是像张玄素这样能够成功进谏,并得以名垂青史的幸运儿非常少。很多情况下,这些人没有遇到明君,却仍然坚持直谏,其下场是被杀或遭贬。比如关龙逄进谏被夏桀所杀,比干进谏被纣王剖心,……他们都是犯了失言的错。没有看清说话的对象,而落得如此下场。由此可见,看清说话的对象是极其重要的。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正如本•琼森所说的,我感受到了孔子的语言智慧:看好场合,看准时机,看清对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思之,虽有夸大之嫌,也受时代局限,但其中生活的,做人的、处事的、修身的,学习的、工...
    荀晓英阅读 2,089评论 0 3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194评论 2 7
  • 16宿命:用概率思维提高你的胜算 以前的我是风险厌恶者,不喜欢去冒险,但是人生放弃了冒险,也就放弃了无数的可能。 ...
    yichen大刀阅读 6,122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