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有家长特意预约来向我咨询一些关于亲子教育的问题,我把他们中的问题归为以下两大类。
第一类问题是“怎么让我家孩子更优秀?”
他们的问题诸如此类:孩子胆小怎么办?孩子太调皮怎么管教?孩子太爱说话,见谁都说个不停怎么办?孩子有什么都憋在心里,不说出来怎么办……
第二类问题是“我该怎么做才是个优秀的父母?”
他们的问题常常如下:我什么时候开始让孩子学舞蹈最合适?我这样和孩子交流是不是不够有耐心?我对孩子做不到无条件接纳和爱怎么办……
每次听到这样的问题我就忍不住心疼提问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告诉他们:亲爱的,你太紧张了,你的孩子很正常,你也没什么问题。他们听完往往松了一大口气,因为处在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太多的人告诉我们:你有问题,你的孩子有问题。这其中包括学校老师,邻居大妈,我们的父辈,某某知道网,某某健康网,某某育儿,某某亲子公众号……就像那个父子抬驴故事:父子出门,子骑驴,人诽之;父骑驴,人亦诽之;父子同骑,人人诽之;无奈,只好父子抬驴。 不管怎么做,都有专家出来点评指导,说你的做法欠妥,轻的说会让孩子童年不幸福,重的则预言会毁了孩子一生……让你进退两难,左右不是,处在不断学习又不断自我怀疑的焦虑状态,然后,我们把我们的焦虑又带给孩子的其他监护人比如我们的伴侣,参与孩子养育的祖辈,所以就有了围绕孩子的各种家庭内战,比如毕胜男和孙雅娴。同时我们也把这种焦虑带给孩子,让孩子从小就疲于应付各种高压,就像罗茜茜和佳清。
没有孩子之前,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曾期望自己是无过的“圣贤”,可一旦为人父母,我们都开始不知不觉的自我要求也“被要求”以神的标准来养育孩子:我们得培养出一个既知书达理又性格开朗,既有创造力又懂礼貌,既心平气和又聪明可爱,既全科满分又德艺双馨……的全能孩子;我们得做一个既懂营养搭配又会作业辅导,既有原则底线又时刻保有耐心,既会调整孩子负面情绪又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全能父母。
很赞同戈登博士的观点:每个人都应该做真实的自己!父母也好,孩子也罢。谁都不是神,每个人都会有需要和情绪,也应该被充分尊重和合理满足,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需要负责,对自己的问题负责,父母不为了孩子忽略自己的需要,也不强迫孩子对自己的需要负责,孩子不把自己的问题交由父母解决,也不把自己的需要放在父母需要之上,父母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谁都不想着控制谁,而是承认自己的需要和情绪,对自己需要负责的同时去关照对方的情绪和需要。
所以,夫妻之间不用刻意的去统一战线来对付孩子,我们不用刻意的前后保持一致来假装无条件爱孩子,也不用纠结什么时候为孩子做什么事最合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父母也是独一无二的,亲子教育怎么样最好?父母和孩子平等的做真实的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