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作剑 书写生活 挥洒豪情
在这里,告诉你最真实的军人生活
《申鉴·杂言》有云,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这句古训应算作是抓好安全工作的精髓。
一、临祸忘忧,忧必及之——慎初
人贵守一,万从以上数,初中有一,一中有初。自觉约之以礼,守之以法就能止祸于萌,避祸于初。老子说,天得一就清明,地得一就安宁,神得一就灵验,河流得一就盈满,万物得一就生长,候王得一就尊贵。偷盗、酗酒、赌博、涉黄、吸毒等都是从第一次开始,恶习一旦上身,就难以摆脱。一个人每天约有90%的行为都源自于习惯和嗜好的支配。做违规违法的事情不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正如酗酒滋事、偷盗抢劫等违法违规行为,第一次总是战战兢兢,心里想着只干这一次,下不为例,不会出问题。第二次是侥幸逃离,原来这样做,只要小心点也是出不了问题的。第三次是轻车熟路,反正之前做过两次了,信誓旦旦劝说自己是不会出问题的。多次以后就习以为常,站岗不带手机感觉心里不踏实,每周如果不喝一点酒就感觉心里不自在,时间一长变成恶性循环而不能自拔。悔不当初是对出现安全问题后,当事人内心的最直白的写照。如果要想不做“早知今日悔不当初”的事情,就应当把“何必当初”改为“何不慎初”。何不慎初也就是在告诫我们要学会见欲知止,不能心存侥幸。早在明代,吕坤提供了保持敬畏心的最好的办法是“防欲力善”,这也是建立在高尚境界和人格自觉的基础上的一种理智思考,一种防患于未然的清醒豁达,是一种积极作为的表现。
二、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慎微
合抱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轻细微妙之渐,必生乘忏之患。大生于小,多生于少,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忽细事者祸必盈,轻小乱者忘必骤。人的很多习惯养成均来自于细微小节的长期积累。解决的较好途径有三种,一是经常参加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是要经常强调,点滴积累,积小成为大成,人的思想不可能一时半会提高到很高的境界、很高的层次,需要不断融入脑海、嵌入心灵,久而久之逐渐地产生功效,具体方法可以是长辈教育晚辈,师长教育学徒,也可以同龄人教育同龄人,同乡人教育同乡人。二是注意点滴细节。正如很多人害怕生病,苦寻秘方,且不知人保持身心健康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勤洗手”。勤洗手有3个好处,一是就是去污除秽,既干净了自己也不会弄脏别人。二是舒筋活血,保持敏感,持物知轻重,接人知冷暖。三是手净思洁,无心病何惧身病。对于手中有权的人更应该勤洗手,时刻提醒自己手中是否拿过不洁之物,在与最基层贫苦的群众握手时,提醒自己的手是否干净,是否玷污了群众的血汗。
三、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慎言
《淮南子》云,“目妄视则淫,耳妄听则惑,口妄言则乱。”孔子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生活中,一个人的一句话能伤人,能害人,也能杀人,也能救人,能给人治病。人大致分为4类,第一类人不违背法理,不歪曲是非,能够伸张正义天理,这是上等的君子。第二类人说话谨慎,不苟言笑,不言表自己内心深处,喜欢讲别人的善行,不文过饰非,不揭发他人的隐私,这是下等的君子。第三类人言辞奸深,言摆风度,狡辩过失,巧言令色,刻意奉承他人的,被称作是上等的小人。第四类人说话无头绪,废话多,道理少,随波逐流,轻浮少实,唯唯诺诺,没有是非曲直,说他人的过失就津津乐道,看到别人的长处就处心积虑诬蔑损毁,这被称作下等的小人。一个人在说话过程中,不能有太多的牢骚、抱怨、指责,不能随意听信传言,防止被人添油加醋不真实;不能轻易相信知己之言,防止拨弄是非害人。不随便打听到处走动,不随便允诺乱点头,那么做人做事终能顺风顺水。
四、主敬强身,思诚神钦——慎独
孔子在《礼记·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这应该算作是最早提出的慎独观点,慎独是自我修养的最高功法。慎独是人格成熟的表现,是一种很高的自我挑战、自我约束的精神境界。慎独有三种境界,一是一旦处于睡梦中或者酒后,容易滋生欲念,可能出现违反法纪的事。人清醒明白的时候大都能做到从善如流,要提醒自己时刻保持清醒。二是位高权重无人监督时,人生相对独处的时间较多,面对诱惑人性的弱点就容易暴露出来。要经常保持一种自食其肉的痛感,才能独善其身。三是独自一人执行任务,独自一人相处时,要做到有人监督无人监督都一样,决不允许有任何邪恶的念想。
【版权声明】
作者:韩超;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烽火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