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是钱钟书先生告诉我们:“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北京、西安、南京和洛阳,少了学识的浸润,它们只是一个个耳中熟悉又眼里陌生的地名;故宫、避暑山庄、岱庙、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的照耀,它们才不是被时间风化的标本,而是活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不去读书,就是一个邮差,风景过眼就忘,就算踏破铁鞋,又有什么用处呢?
作为老师,我也常告诉学生要多读书,因为“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我发现,孩子们喜欢读书,但他们所喜欢的,更多的是那些毫无营养的神魔小说、无脑霸道总裁小说、吓人的鬼怪小说、犯罪杀人小说,对于必看的名著类文学作品,他们感觉无聊至极。我在想,如果“开卷即有益”的话,他们看这类书有益吗?我有点茫然。
突然想到了前段时间,大宝班主任几次三番发信息给我,告诉我大宝在班上一直看《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感觉大宝太着迷了,不建议他看。这套书是我给大宝推荐并购买的,虽然比较大白话,但内容遵循史实,只要不是上课偷看,我并不认为不能看。我把我的意见发给了大宝班主任,大宝班主任直接不再理我,而是当面警告大宝以后不准再带这套书到校,读书笔记也不准再写这套书,总之,这套书上了老师的黑名单。大宝相当气愤,但在老师面前又是敢怒不敢言,我也无计可施,只能劝大宝在家看好了,一本书那么重,带学校也不方便。那天放学,大宝更加生气地对我说:“妈妈,老师不让我看《明朝那些事儿》,她自己又在班上讲明朝历史,她什么意思?”我笑笑,啥也没说,咱也不能背后说老师的不是呀。在儿子看书问题上,我很少指手画脚,即便他最爱看的都是些漫画书,我也花“重金”给他买回了家。
昨天在班上告诉孩子们该是看《钢铁是怎么练成的》的时间了,孩子们一脸痛苦地问我:“老师,可以不看吗?我对炼钢铁没兴趣,有什么好看的。”我告诉他们,并不是教你炼钢铁,那玩意儿一般人也干不了,是一部小说,讲的是主人公保尔是如何炼成钢铁般的意志的。“外国小说不想看,肯定没意思。”孩子们还是不感兴趣。有时候想想,这部小说的确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他们理解不了不感兴趣也属正常。
我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所以有什么好书我也经常拿学校借于他们读。昨天艳艳问我有没有《我与地坛》这本书,她想看。史铁生的这本《我与地坛》我在微信听书上听过一遍,但听书相比读纸质书而言,效果太差,原本我就准备买一本回来,借此契机,我立马网购了《我与地坛》和《病隙碎笔》,打算等艳艳看完后让她在班上分享这本书。
前两天刚刚卖了一千贝,不过一百四十多块钱而已,这是我用文字换来的资金,我也要把这笔资金花在文字上,所以我用它来买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用文字换“文字”,这感觉还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