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人生半熟》

不知你有没有试过,夜深人静,问自己余生还想得到什么,真不容易说出口。每一项得到,都不会白来,要用余下的生命和时光去换取,如此一想,很多答案就会默默退场。

                                      《36岁,人生半熟》

该书作者讲述了她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定居在大理的生活。

期中不乏阐述了北京的生活如何繁忙,而大理的节奏又何等的令人愉悦。连女儿都被从装修精致的幼儿园中解放到了大自然里。

这是一种生活的底气。作者辞职后从自媒体作者到合伙人等等工作中可以看出来她并不是可以悠闲过完一生的财富自由者。但她仍然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伍尔夫说,一个女人要能持久地专事创作,需得有一笔供给自己独立生活的遗产,以及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显然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的幸运儿。我们向往着江南水乡的慢节奏生活,却又在现实的一地鸡毛里胡乱挣扎。

就像《雇佣人生》的影评:我们为了不做台灯,不做座椅,不做衣架,不做红绿灯努力着努力着,最后成了杰出的脚垫。

正如作者所写:人的心,起起伏伏,凡有不适便归于外境,就没有消停的一刻。

逃离,逃得如此热闹,隔一阵就叫嚣一通的人,你看吧,永远在原地。

人的心永远想去山那边看上一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