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说起她的春节回乡经历,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天,可她说起来仍旧愤慨难忍。以下为朋友自述。
我们已经8个春节没回乡了,今年恰逢春节后有亲戚结婚,节后回了乡,妈妈请不了假,没有一起回去。
回去当然要去外婆家拜年,买了四五百元的礼物给外婆外公及舅舅家,另外又给外公外婆每人包了个500元的红包。
午饭是外婆、三姨、大姨、她一起帮忙做的。
爸爸是个爱喝酒的人也是个直肠子的人,那天朋友外婆的四个女婿全部到齐了,多年没有聚齐,大家多喝了几杯。
吃完饭,奶奶家这边有事,她就和弟弟先回家了。爸爸表示要和姐夫、妹夫再聊会儿天,等会儿自己回去。
按照朋友家乡习俗,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前、春节前都要祭祖,但由于我们一家常年在外,只能选择只要回去就去祭祖的方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这次也不例外,爸爸买了几大捆纸钱、银票、鞭炮等,准备下午从外婆家回来就去祭祖。
等了一大会儿,还没回来,我电话催促了一下,当时也没觉得异常,电话里爸爸就说马上回来了。
过了一会儿,爸爸回来了,大家就一起去祭祖。
祭完准备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小姨夫,“姐夫,虽然我知道你说的全部都对,但是孩子姥姥让我带话给你,今天晚上你不去一趟,这事儿了不了,还让我陪你一起去”,小姨夫停下电瓶车,对着爸爸说。
我一听就火了,知道爸爸“惹”了那个“惹不得的人”了,就开始数落爸爸。
晚上三姨家非让我们去吃饭,朋友爸爸和弟弟先去了,我打算不去。冬天天冷,三姨特地找了辆车去接舅舅、舅妈,在去外婆家接人的路上,顺便把朋友也带上了。
一到外婆家,大姨就开始简单叙述事情经过,听了半天,朋友也没听明白爸爸到底说了那个人什么?大概就是几句实话,但是会让她不高兴的实话。
同时,我再次看到外婆,这次看到外婆没有丝毫早晨初见的热情,脸上的表情很是复杂,心急如焚、担忧、责备……
“今天她很不错,烧了一桌子菜”,这是我从外婆嘴里听到的第一句话。
我心里当时就呵呵了,朋友想呵呵的原因是:
明明其中的好几个菜都是三姨从镇上买了带过去的。对,你没听错,这都什么年代了,姑子回娘家还得带菜回去,而且是在提前很久就告知哪天会回去的情况下。
当然确实得表扬,那天不知道刮了什么风,她竟然没叫她同村的娘家一家老小也去吃饭,在我的记忆里,凡是我们去姥姥家,100次,她娘家人被喊去吃饭的几率是99.9%吧,所谓的娘家人不单只有她妈妈(她爸早已过世),还有她兄弟一家大大小小。
当时,她外出喝喜酒还没回来,大姨三姨一致要求我等她回来让朋友代爸爸向她道歉,朋友当时就气愤不已地哭了。
“别哭了,一会儿她回来看见你哭,又不高兴”,面对几年不见的外甥女哭了,大姨如是说。
一会儿,那个“惹不起的人”喝完喜酒回来了,大家就去劝她去三姨家再吃点,无论怎么劝,她都说不去。
“我爸爸酒喝多了,没有坏心眼,你看平时大姐和姐夫(她女儿女婿)下班去我家吃饭,我爸怕菜冷了,都给他们再把菜热一遍……”,“我打电话不让他们去吃饭了”,还没等我说完,她甩出这句话。
朋友当时就觉得自己一家人是多么犯贱啊,同样没有血缘关系,我爸爸对他家几个孩子好的不得了,而她对我们呢?
当年有人给朋友介绍过一个男孩,这个男孩之前舅舅给他看过病,其父亲也是舅舅同学,算是知根知底。
“不行”,舅舅听说后直接这么说,“你多什么嘴啊”,坐在旁边的她当着我的面直接这么说。
其实,就算舅舅不说,我也已经拒绝了这件事。听到她这么说,我愤怒不已,“只有你家的孩子是孩子,你娘家人的孩子是孩子,我们这些就不是孩子吗?我们人生一点都不重要吗”?
在外人面前用“平时不在身边,死了回来哭有什么用”暗指几个在外务工的女儿不照顾老人。
现在你嫌弃老人了,两位老人年轻时一直为你家忙里忙外为女儿家忙过吗?女儿们没外出前,你家的田地自己操过多少心?你家给孩子在上海买房,几个孩子都有房有车,别人家都不用过日子吗?至今,每个月只有2000元的三姨,每年仍要请几次假回去帮她家务农,一说不回去电话里就能听出不高兴,挂了电话还要说一堆难听的话给老人听,不是说一次,而是反复说。
回头想想,82岁的外婆,连续十几年每天四五点起床做早饭的外婆真是可怜可悲,儿媳妇一点不高兴,都让她寝食难安。
为了家庭和睦,外婆一辈子选择忍耐。
纵容作恶比作恶罪孽轻吗?
当然,纵容作恶分两种,一种是不知情情况下,可以理解,而如果在知情的情况下,不断妥协,让作恶者气焰不断嚣张,那么应该是自作孽不可活吧。
“她就是这样的人,你别跟她计较”,在儿子婚礼上,因大姑子稍不遂意,指着大姑子鼻子骂时,所有人这么劝大姑子,比她大十几岁的大姑子抹了眼泪继续帮忙。
“你别跟她计较”,关于她,这句话我已经听了上千遍上万遍,可我们凭什么不计较???
从今以后,我一定会计较,而且是锱铢必较。
爸爸后来没再去外婆家,只是说“除非你外公外婆过世,我再也不回来了”。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