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1

       我们为什么要永不放弃的自我成长,为自己,为孩子,为家庭,为社会……相信原因有很多,讨论其中一个。



       妈妈:怎么样这个菜行吗?

        宝宝:还行吧!

        妈妈在问什么?“我炒的菜行吗”,还是“宝宝吃得舒服吗”

        这样两个答案后面藏着些什么,值得探索。

当妈妈的问题后面是“我炒菜好吃不好吃”这件事时,她的关注点是自己,是自己“是不是可以的”;此时她的精力被占据了,“孩子吃得舒服不舒服”这件事她一时就顾及不到,孩子的感受是怎样的,她是没有能力去关心的。

        回到题目中的问题, 自我成长能帮我们做些啥?

        回答这个问题,先研究一下妈妈以上那两种思维方式是怎么来的。

        妈妈在幼年的时候,自己的生存依赖于她的抚养者,妈妈的妈妈。妈妈成年后的心理状态,与她和她的妈妈的连接状态相关。

        小婴儿通过哭笑等状态给妈妈传递信息,假如妈妈足够敏感,能比较准确的判断婴儿的啼哭是因为饿了、渴了、热了、冷了、哪里不舒服了……然后能给予相应的照顾,慢慢婴儿会建立起一个关于自己的意识:“我是可以的”;同时也会建立起关于妈妈的意识:“她是可以依赖和相信的”。成年以后,如果没有遇到特殊重大的影响心理发展的事件,这个孩子就会把这样的思维框架应用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中。上面那个对话,妈妈启动了她幼年时建立在大脑中的思维框架。

        假如妈妈小时候的感受是被忽略的,妈妈的问题后面隐藏的就是“我是可以的吗?” 她没有发展出足够健全的心理水平,她的孩子就自然发展不出上面说的“我是可以的”和“妈妈是可以依靠的”这样的对自己的和对世界的认识。孩子带着这样的意识走进成年,他的思维框架会伴随他与他人的互动,这样的互动结果,往往导向于自己并不想要的方向。

         如果这已经是现实,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成长,进行改善提高。同时,通过追溯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人的发展规律,来避免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传承已经形成的家族养育方式。

        自我成长,其实可以帮助我们生活得越来越好,从许多方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选择适合自己图表类型 在大家印象中,我们正常用的都是表格,但是,如今的社会,表不如图,为什么?肯...
    橴薇暒阅读 1,865评论 0 0
  • 作者:花马鱼 原谅我还要再次默读下面一段文字。 “有时候我们走的太过匆忙,其实忘了自己还会写字儿。有时候我们生活苦...
    晖说阅读 1,189评论 0 0
  • 又是全新的一天,早起无事,听着别人的故事,梳理着自己的情绪,不知不觉就走完了全程。不着急不功利,任凭车走,任凭景流...
    一星若月阅读 1,521评论 0 0
  • 无奈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人最怕的应该就是看不到前面的路吧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对未来的恐慌与不知所措...
    奥特曼不喜欢小怪兽了阅读 2,555评论 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