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美国作家杰克·霍吉在《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一、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学会学习,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一些家长非常看重学习成绩,千方百计地培养孩子的外语、美术、音乐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习惯的培养,这恐怕是一些家长最大的误区。
学习习惯指的是:孩子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孩子会自动地去学习。小学课程简单,家长很容易与孩子交流沟通学习体会,在交流中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力气=后期教育花一吨的力气。如果等到了初中、高中,孩子学习的东西,我们家长不会,那时想帮忙也是无能为力了。所以在小学阶段,父母应着重培养孩子以下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学习习惯的内容及培养
那么学习习惯包括哪些呢?简单地说,学习习惯主要包括:阅读习惯、思考习惯、书写习惯、整理习惯、倾听习惯、观察习惯等。
(一) 阅读习惯
案例一:周末,妈妈说:“你看看课外书呀。”孩子拿起书,随手翻了几下,就说:“妈妈,我看好了。”妈妈:“看这么快,你看进去多少?”说完,自己去做自己的事了,孩子也马上去玩电脑了……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错误做法:虽然家长提出了阅读要求,可是,没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也没坚持下去。正确做法:家长刚开始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同一本书,识字,找好词好句,读完后说说故事的道理等,慢慢地放手,让孩子自己读课外书,然后家长提问:“你读懂了什么?”对孩子的回答和读书行为要及时表扬:如:“我们家宝贝真乖,真能干,自己看书能看那么认真了,越来越聪明了,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坚持看半小时的话,知识会越来越多的。”听到家长的鼓励,孩子的阅读劲更大了,等阅读再提高一个层次后,家长要换种表扬的方法,如:表扬他的阅读量已经超过了爸爸妈妈小时候的阅读量,大人都比不上他了。表扬的目的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结果: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不知不觉培养成了。
(二)思考习惯
案例二:孩子做数学题56乘4=214,妈妈一检查,发现错了。错误做法:妈妈生气地说:“瞧瞧,又错了,又错了,跟你讲了多少遍了,简单的计算不能错误。还是那么粗心。”“想一想,56乘4到底等于多少?”可是没过一秒钟时间,妈妈马上说:“56乘4不就是224,是不是啦?”“这么简单的题目总要错,真笨。”
结果,既没引导孩子思考的方法,也没给孩子思考的时间,直接简单地把答案告诉了孩子,慢慢地培养了一个不动脑筋的孩子,培养了一个自认为自己笨的孩子。你若经常说孩子笨,久日久之孩子就会想我妈说我笨,我就是一个笨孩子,我是笨孩子我就应该不会,时间久了孩子就没进取心了。
正确做法:发现孩子的错误,应告诉孩子:“妈妈发现你这里有一题错了,能检查出来吗?”等孩子检查出来后,家长要表扬他,同时教育他,以后要仔细,尽量作业一次性做对,若孩子还是没检查出来,可以提示他这题再计算一遍,看着他做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错在哪?是粗心地错?还是真的不懂地错?然后教育。一定要给孩子自我发现或自我思考的时间。千万别把自己的发现或答案直接告诉孩子,更不说孩子笨。
老师的想法:如果孩子在你不断地启发下,就会茅塞顿开,他会说:“哦,妈妈,我发现自己错在哪了。”相信此刻的孩子是非常的自信和愉悦的。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他就会自己动脑筋想一想,检查一下了。
案例三:孩子问了个问题,大人不会。
错误做法:妈妈不高兴地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总问稀奇古怪的事。”
结果: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妈妈高兴地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妈妈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然后上网或问老师朋友一起研究问题。
结果: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三)书写习惯
案例四、孩子在写作业,家长在看电视。错误做法:家长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家里学习气氛浓厚。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案例五:孩子写作业磨,从放学回家写到晚上10点,该睡觉了,作业没写完。
家长错误做法:训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心里想:“写不完还有我妈呢。”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今天没写完就不准写了,该睡觉了。希望你能吸取教训,下次快点写。”家长要说道做到,不准孩子写,让他第二天到校任老师罚他,这样他会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以后就不敢慢慢悠悠的写了。若第一次,也可以在孩子承认错误后给一个补写的机会,但没有第二次机会。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明天可怎么交作业啊?没写完作业又要受老师的罚了,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
老师的想法:我想家长这样做远比每天陪在孩子身边大呼小叫地让孩子快点做好一万倍,慢慢地孩子自然形成了快点写回家作业的习惯。
案例六: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错误做法:大人发火:“怎么写的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脾气大的家长一下子把孩子作业撕了,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而且等你长大了,也可能影响你找工作。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写字姿势:手离笔尖有一寸,胸离桌子有一拳,眼里书本有一尺。)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充信信心。
(四)考试习惯
案例七: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
错误做法:训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更有甚者使劲踢孩子几脚。
结果: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儿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我们要说道做到。”
结果:家长和孩子一起认真地找原因,孩子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老师想法:如果家长能做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一起找原因,相信,孩子会被家长感化的。
(五)整理习惯
案例八:每天早上,全校总有几个孩子忘记带作业本的。到老师办公室打电话:“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我的回家作业本忘记拿了,你快帮我送来。”
家长错误做法:听到孩子的指示,马上火急火燎地送到学校,立马火急火燎地走人。事后也没教育。孩子下次再打电话催作业本
整理的习惯不是一日养成的,是靠日积月累的。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贴一些标记是个很好的办法。对于大点的孩子首先要教会孩子合理的摆放物品。然后要时时评价,好好巩固,最后要贵在坚持。
(六)倾听习惯
对孩子倾听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兴趣”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关键。其次“提问”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助手。再次“榜样”是培养孩子倾听习惯的力量。
(七)观察习惯
1、观察要有目的性。2、观察要有条理性。
3、观察也是无处不在的,家长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多提供观察的机会。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那就是不平凡”培养孩子这一件简单又平凡的事,其实要做好就是不简单不平凡。因此家长应在培养孩子学习习惯方面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的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模仿家长是潜移默化的。因此,家长在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做到言传身教。家长自己在处理家庭中的事件时要做到有条不紊,言行一致,通过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来引导子女。如果家长们本身做事虎头蛇尾,拖泥带水,即使是再教育子女,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子女没有什么实则上的帮助意义。也有许多家长想做好,但不知怎样做才更好?我在这里向家长们推荐一本书《习惯的力量》你看后绝对收获多多。
【《习惯的力量》是美国畅销书作家杰克·霍吉(Jack D. Hodge)撰写,被公认为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该书于2004年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有电子版可在电脑上下载即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