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刷屏的一个段子:
晚上十点多,从楼上传来一个女人的咆哮声:“什么关系?啊?什么关系?!说!到底是什么关系?!”
我那颗八卦的心疯狂地跳跃起来,趴在窗台上支起耳朵认真地听着下文。
女人继续气愤地喊道:互为相反数啊!”……
我默默地关上了窗户。
(此图来源于网络)
这是无数小学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桥段,“咆哮帝”不过如此吧。
试想,我们一直在吼,就能给孩子吼明白这个关系了?
要吼孩子的太多,明日复明日,明日吼更多。
虽然现在儿子刚5岁,还没有到学龄,我也没有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家长的负荷和压力,但我也开始了吼,小打小闹的吼。
因为什么?他不听话嘛!
是的,当他不按照我的意愿去做的时候,我就认为这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
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无果,只能来点暴力,对,语言暴力。
“别再……!” (命令)
“你就不能……!” (商量)
“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指责)
“再不……,我就……” (威胁)
这个桥段大家都不陌生吧!
当然,多数时候我还是正常的,不带吼的。譬如,刚刚,看着儿子很开心地鼓捣着彩泥,各种创作,很欣慰。
我: 儿子,你开心吗?
儿: 开心!
我: 那妈妈说你时,你还开心吗?
儿: 不开心。
我: 你当时想的啥?
儿: 我想……我想,妈妈死!
我: 你怎么这么狠?
儿: 你大声吼我还不死啊!
天哪!震惊!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孩子一直受虐呢!或者说,这孩子是不是心理不健康?
其实,没有。
孩子很简单,没有那么卑劣、残酷,他所理解的死亡很多时候就是消失。这个时候孩子是要逃离你的!
只是,孩子的感受性太强。太容易感受到外界,感受到你对他的态度,接收到太多信号。
不经意间、善意的、为孩子好的“管教式吼叫”,他接收到了。
或许他认为妈妈不爱他了,或许他不知所措了,或许他害怕了……总之,这些让他变得不开心、没有安全感了,破坏了与生俱来的亲密亲子关系。
这一吼,也吼掉了孩子对你的爱、信任、依恋。
不由得去回忆,这5年来,有多少次难以自控地去用暴力语言对待孩子?尽管我们总想当然地认为,长大了,小时候的事情他也不记得了。但这段体验、情绪,会渐渐影响着他,甚至会持续下去。
不由得忆起我的童年,其实我只能依稀记得10岁以后的一些事情,而且几乎都是灰暗的,但就是这些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让我还有感觉。那种感觉就是凄凉,我实在追忆不起童年的点滴快乐,只依稀记得每一次家暴、训斥,几次“错误”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还有数不清的“误判”,那时考试非第一就要来一次“松松筋骨”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所以我变得敏感、自卑、缺乏安全感,越来越叛逆,处理不好亲密关系,急于逃离那个家而非理性地选择自己的人生……
也因此,我变得独立、坚强、执着、心理弹性好,但永远翻越不了心中那个劫——“亲子关系”。
这些,母亲想当然地认为我不曾记得!
时至今日,已为人母的我,虽深刻理解做母亲的不易和无奈,但仍难以平复同母亲之间亲子关系的“褶皱”。
所以,不时地告诫自己,慢下来、稳一些,好好经营亲子关系。
没有吼叫,就没有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