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如四季,春夏秋冬,各种姿态呈现出来。各有各的美,也各有各的心酸和无奈。
而我最喜欢秋天的味道,也喜欢秋日里的童话般的美景,醉美在秋日里,那是一种生活享受。
一叶知秋,片片枫叶情,都是对秋天的赞美。而我每年都喜欢让自己在秋天里陶醉,憧憬着那神秘的童话世界,总是那么温柔,那么柔美和谐。
看天色观阴雨,每当秋叶落在时光雕刻的脉络里,那么季节里已经满是秋的韵味了。秋日的时光,此时变得不再张扬,就连太阳公公也少了一份气势,并多了份沉甸和安稳。
风和日丽,秋水无尘,静美至极,安然却又澄澈的秋,给人的感觉,犹如是人生路上途径的一个驿站,在蹉跎岁月的洗礼下,不再刻意注重外在,反而更多的是注重内心的丰盈与饱满。
季节的变化是由浅走向深,而人生的变化是由薄走向厚重。每当自己倚在岁月的门扉前回望时,能感受到花开的欣喜,也能感受到花落的惆怅。同时既能感受到季节的温度,又能体味到人情的冷暖,这一切叫做阅历。
再牛掰的一个人,在千帆过后,都会自动的带着珍惜和懂得,去聆听生命的回声,并走进岁月的秋天,那份对于时光的深情,一直埋藏在自己内心深处从未消退。
此时秋意越来越浓,秋色越来越妩媚,甚至连秋天的原野也变得空旷起来。轻狂又嚣张而纷扬的秋风,将秋天这个季节打扮的多姿多彩,它经过春的耕耘,和夏的生长,逐渐演变成层林尽染和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的秋。
你可以肆意地站在秋天的陌上,看看那些辛苦劳作的人们,难免不会愁绪满怀,并且去感叹生命的力量,假如没有春天的耕耘,就不会有秋天的收获。
人的一生也如此,少壮不努力,老大图悲伤。一个人如果没有年少时的努力,没有为理想而奔波,那么又怎会有生命后期的生活安稳?
林语堂说过:“ 不管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
人生走进秋季,心情就有着繁华落尽一样的淡泊。其实生活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呢?只不过生活的一切都归于平日里一粥一饭的平淡罢了。归根结底,人生就是一个与自己友好和解的过程,毕竟终究是要回归自然的。
人生一笑免恩仇,从年少初始对未来的看远,到年岁更替的看宽,从一开始的鲜衣怒马到后来的宠辱不惊,时间飞逝匆匆而过,岁月终究是一去不复返。所以生活简单才快乐,生活平淡才真实。
人的生命有如花般灿烂,人的生命也有如秋叶般凋零,人生如秋,越活越醇。倘若在生活中学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尽量做到内心平和。
生活中的得与失需要平衡,以及把持有度,做到一个人不会因为得到而过份欣喜,也不会因为失去而过分伤感。尽量让自己养一份清闲,更养一份从容,并让自己心静如秋水,继续朝着有阳光的地方奔跑。
青山屹立不动,白云来去自如。在秋天的陌上,时光已经沉淀了不知多少的春荣秋枯,也不知见证了多少的聚散别离。
在人生旅途这趟列车上,你无法阻止一朵花的凋零,更无法挽一枚片叶子的跌落。以为这一切都变化都是人生常态,都是自然进化的规律。
其实假如你自己认真观察就会发现,今年的树上花,已经不是去年的枝上朵。所以生活中唯有自己调整心态,善待生命和珍惜过往,那么也许此时你需要的幸福,就是自己心底里留存的那一份从容和淡定。
在人生旅途中,我觉得一个人应该要有这种胸怀,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寄予在秋的怀抱中静赏花开花落,如一朵秋菊安静的生长在角落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略去浮名,沉静内敛,只做自己,如此甚好。
一个人在历经生活的沉淀和走过岁月的洗礼后,应该要心怀感恩之心,好好感谢秋天的宽广和包容的胸怀,感谢秋天让我们品尝到付出和回报的欣喜,并且更应该要感谢四季轮回,因为它让我们学会和懂得了珍惜。
此外更要感谢人生的起起落落,它让我们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后,能够有机会让自己在秋天这个季节里蓦然回望,依然可以感恩生命,感谢生活,以及感谢那个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