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冰心的这诗句,时不时会从脑海里蹦出来,尤其是听到一些优秀的人分享经历时。而往往,他们的付出和牺牲可能是不曾经历过的我所无法感同身受的,也是我触不可及的“天花板”。
全国第三届未检业务竞赛标兵吴萍的分享,娓娓道来,她叙说着熬过的夜、流过的汗,还有几度欲放弃又重拾的那颗坚韧的心,特别激励着我,也燃起了藏在心底的梦想。她说,不努力一把,没有为梦想拼尽过全力,怎能甘心说平凡可贵?是呢,同在基层检察院的她,比得了省市级同仁,比得了名校法硕生,比得了追光不止的自己,最终站在了未检竞赛的“塔尖层”。
梦想虽远,行则将至
是什么让一个基层检察官如此优秀出圈,夺得国级荣誉?说实话,之前我总会刻板地认为必须是名校法科生,必须是有多年办案经验的,必须是……的才有更大的机会去摘得“耀眼的星”,但是我忘了,其实成功真没有什么固定法则,它只会属于心怀梦想并愿意付诸行动的你,而你也未必资质良好,因为勤能补拙,你也未必一开始底子就足够厚实,因为可以用碎片时间去夯实。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更没有人仅靠自己就能成功。我深信组织的培养、团队的扶持、同事的交流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吴主任分享时特别提到领导的关心和团队的托举,并谦虚地说标兵荣誉是集体力量的呈现,因为有了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个人会发出更大的光,集体会吸引更多的光,于是,产生了“漪涟效应”,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营造了一种互相闪耀的向上气场。他们的怀仁读书社,至善论坛,怀仁文苑,初心讲堂等,一定洒下了不少耕耘者的汗水!
练就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我能不能也成为一个业务上靠得住,关键时候拉出去的刑检人?”这是入额以来我一直在追求的目标,虽然可以独立办案了,但总会遇到拿不准的定性,需要求教于资深检察官或者检答网,总会遇到自己的知识空白,需要翻看“皇太后”教科书及时恶补,总会遇到争议分歧较大的案子,需要搜索案例和向业务群请教。
通往优秀的道路并不平坦,只有持续精进才能登上高峰。前几天看全国第五批检察业务专家颁奖仪式,他们精于钻研业务,对于新型疑难案件和工作难题敢啃敢干;善于深研理论,敏锐地从热点事件中寻找灵感,撰写的实务文章屡见核心期刊;每天坚持看业务书,每年深度阅读几十本,周更三篇以上文章,成了多面手的斜杠。和这些检察“尖兵”比起来,我真是羞于再说“案子太多,没空写论文”,“案子太多,没空看书”,不禁扪心自问,我手头的案子比得上他们经办的那么疑难复杂吗?他们一天的小时数比我的一天更多吗?光羡慕别人论文获奖,自己又动笔写了几篇呢?时常感叹岁月易逝,可又有多少个周末都无所事事中荒废了呢?
吴军在《见识》一书中提到名医和普通医生的区别不是名医能治好其他医生治疗不了的疾病,而在于名医的术后效果是可控的,而普通医生指不定会出现什么不确定的并发症,而在于名医在做手术能把损伤减少到最低,会让疤痕留得少、出血少,而普通医生可能会出现不该有的损伤甚至操作失误。检察职业同样也需要这样的职业艺术,而秘诀就是练就“金刚钻”。
“ 无他,唯手熟尔”
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背诵,刑法和刑诉法的重点法条记诵在心,刑事审判参考案例、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早已熟记……听着吴主任分享,我不禁汗涔涔呢,平时办案子都离不开翻书,刑法一本通等工具书成了隐形的“拐杖”,典型案例也只是通读了一遍,完全没有深入挖掘下去。不和高手比一比,真不知道自己与优秀的差距竟然这么大!
《卖油翁》里的老翁能熟练地从铜钱的方孔里倒油,靠的是什么?熟能生巧!虽然检察工作绝不是简单的重复与单调的记忆,但系统知识的搭建真需要花笨功夫一步一步稳扎稳打。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只要心怀梦想,什么时候启程都不晚!很喜欢余世存老师《时间之书》里的一句话,“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只问耕耘,在不经意间定会遇见闪闪发光的自己!
愿每一个明媚的你,心有所向,去追寻一束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