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似乎起错了名字,因为整部影片是围绕一个10岁男孩在暑假去找妈妈的过程,菊次郎,就是陪伴者,陪着男孩去找妈妈,看似一个配角,却是活脱脱活出了主角的风采。到底菊次郎怎么精彩呈现的?先集中看一下这个人物的设置
出身:小混混,从小母亲遗弃,影片一开始菊次郎出现的时候,他无所事事站在街头,和老婆一起,看到正南时,通过对话,他和老婆出身很类似,老婆的妈妈离了三次婚,菊次郎的妈妈跟男人跑了,但是两人都不准别人说自己的母亲不好。(妈妈是好的,是自己不够好,妈妈才不爱自己,自己混迹街头,赌博嫖娼以自己的坏惩罚自己!)
就是这样一个很不靠谱的人,却被老婆安排陪一个孩子找妈妈,所以一路上会看到各种状况百出,
1,赌博花光了老婆给的路费还有正男的钱,
2,住酒店不给钱还要让酒店服务人员送
3,搭便车先使坏扎坏别人的汽车致使出事故逃跑
4,和大货车司机争吵失败,偷砸玻璃被发现被打,拿棍子打晕司机
5,用橘子偷换路人的包
6,玩游戏不赢耍赖
7,看中一个小礼品非要别人送他
8,装盲人拦截车辆
看到这些行为,如果你以成人去看,绝对是个人渣,他是一种及时满足的行为,这种与人互动的模式是:我要你必须给,你不给,我就哭(破坏、毁灭、打击报复),多像一个孩子,甚至在老婆面前,老婆一喊他,他不明就里做了一个打招呼的手势,说一个孩子太大了,应该更像一个婴儿。
精神分析认为一个人早年发展遇到阻碍,以后的时间里也会摇摇晃晃长大,一旦遇到挫折又会退回到早期阻碍的点,就像菊次郎,他虽然已经成人,但是由于早期与妈妈的关系不良,(后面菊次郎去看妈妈时你看妈妈是和别人也是格格不入的),以至于菊次郎与别人互动都是及时满足的,他不会等待,因为等到的结果就是创伤(妈妈跟男人跑了),这个创伤对年幼的菊次郎太难承受,以后菊次郎就有了这种处事风格。大家看到什么样的人才会有自律,彬彬有礼?安全感强的人,对于底层以及受过创伤的人让他等待比惩罚还要难受,内心有极大不安全,他投射出这个世界也是一样的。一旦在人的心里形成心理模式,其实很难改变,有的时候你会看到这样的人会有点自私。这都是人性的阴影!无处不在
在陪伴正男的路途里,菊次郎有的很大的转变,主要在后半部分,转折点是正男见到自己的妈妈之后
1,他代正男去敲门(主动承担责任)
2,正男哭了他想理解安慰
3,抢到一个风铃谎称是妈妈送的礼物
4,安排几个人陪正男做游戏
5,去养老院看望自己的妈妈
6,安全送正男回到家
一个人表现的越是无赖渣的时候,越要看到他背后的向善向上的一面,越是阳刚就会有他柔和的一面,比如他在酒店看两个人跳踢踏舞,很嫌弃,但是后来他也自己就会了,橘子姐姐扔橘子,他也学,在与诗人的互动里,于正男的互动里,在酒店服务人员的宽容里,他感受了爱,这些体验滋养了他,也松动了他!他就在这个夏日里从一个婴儿慢慢长大!
惊喜的发现这就是一场团体活动,当一个人改变的时候,别人也发生了改变!正男露出来笑脸,诗人也开始回归,每个人都滋养到了。
影片里还有一个主线就是女性,虽然是一群男人的事情,但是整部影片女性的还是占有很大的作用,首先正男是去寻找妈妈,菊次郎的老婆让他陪伴去,路上遇到橘子姐姐主动送他们一段路,你都会发现女性在这个里面呈现的角色都是善良的、有爱的、接纳的。甚至整个影片在对待菊次郎的各种作也是很包容的,这就是一个环境的母亲的作用!当然两人真正的母亲都抛弃了他们,但不是全世界。他们见到了自己母亲真实的样子:正男的妈妈有的新家庭,菊次郎的妈妈排斥别人。他们看到了,不是自己不好,是他们的妈妈遗弃了他们。他们也放下了幻想,虽然很难过,但是谁又不是在创伤中长大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