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的主人公奥吉从出生时就与众不同,为了维持生命,做了27次手术,外貌畸形不同常人,外出时会戴着一顶头盔躲避人们异样的目光,后来在父母的鼓励和引导下,勇敢走出家庭的圈子,进入学校五年级学习,纵然开始遭遇种种嘲笑以及和周围人融入的困难,好在有一群善良的校长老师还有同学,奥吉慢慢适应了周围的环境并且交到了一群真心的好朋友,在毕业典礼上被校长奖励奖章,赢得了全场人热烈的掌声。
成长有时候是一件很痛的事,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不一样的经历,但是我们不必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痛苦买单,就像影片结尾说的,如果我们能了解别人的想法,就会知道,没有人是普通的,每个人都值得为他站起来鼓一次掌。
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奥吉的妈妈,她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绘本插画师,也是一个即将完成论文走向理想硕士之路的女性。可这一切伴随着奥吉的出生被搁置了。
妈妈充当起了奥吉年幼时的家庭教师。随着年龄的增长,妈妈不顾家人的反对,要送奥吉到学校里读书,而爸爸的说法是“奥吉一旦到了学校就会成为待宰的羔羊”,但是她坚持自己的决定,她认为他们不能一直这样保护着奥吉,要培养他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不难想象,奥吉在学校的第一天并不顺利,走在路上同学们看向他投来异样的眼神,课堂上被人嘲笑留着过时的小辫子,吃饭的时候被同学取笑像星战里的怪物一样,连玩游戏时也会被一群男孩子丢球。晚上全家人吃饭时沉默了,这时妈妈来到奥吉的房间耐心地开导他。
奥吉:为什么我非得长这么丑?
妈妈:你一点也不丑,奥吉。
奥吉:你这样说是因为你是我妈妈。
妈妈:正因为我是你妈妈,我才有资格这么说,因为我了解你,真正了解你的人都不会觉得你丑。
她认真地看着奥吉,心指引着我们去向往的地方,脸记录着我们去过的地方。正是妈妈锲而不舍地引导奥吉从自我否定中走出来,才有了后面有勇气面对新生活的一个男孩。
这让我想起了喜欢的一位作家的母亲,也是不离不弃地为孩子寻找生命中的光,她是史铁生的母亲。用史铁生自己的话讲,他是在自己最狂妄的年纪里失去了自己的双腿,那时候他的日子里是没有光的,有的只是突然就来的暴躁脾气和生起气来止不住地想摔东西。他想不通为什么老天在这个年纪选择让他失去双腿,他看不到未来,也不想去想未来。
母亲却一直没有放弃他,想着带他去北海看花,想带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而又小心翼翼不去触碰他的伤口,对于“跳,走,跑”一类的字眼她比他还要敏感。后来史铁生找到了地坛这个净化心灵的去处,常常一个人摇着轮椅去地坛散心,他后来在《我与地坛》中写道:“ 有一回我坐在矮树丛中,树林很密,我看见她没有找到我 。她一个人在院子里走,走过我的身旁,走过我经常呆的一些地方,步履茫然又急迫。我不知道她找了有多久,还要找多久,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但这决不是小时候的捉迷藏,这也与是出于长大了的男孩子的倔强与羞涩?但这倔强只留给我痛悔,丝毫没有骄傲。我真想告诫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了,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直到母亲去世后,他才发现,那个园中,不单单处处都有过他的车辙,有过他车辙的地方也有过母亲的脚印。他也才领悟到,有时候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里加倍的。
我们也许会因为身体的某个缺陷,或者某些不足自暴自弃,甚至伤害自己,殊不知,有些痛苦,在父母那里却是双倍的,我们是值得被爱的,不是吗?
正如影片最后奥吉的那段独白里讲到的妈妈,说她是一位从不放弃的妈妈,尤其是他,我们也见证了奥吉妈妈最后通过努力完成了之前未完成的硕士论文,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每个人都将是独一无二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就要不断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胖一点没关系,矮一点也没关系,不要轻易地去否定自己,即便是有缺陷我们也是有身边人的爱的,我们通过其他方面的优越一样也可以让人生绽放光彩,你要承认,我们生来每个人都不一样,你也不必和别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