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不少关于大学生活的文章,大多都像是一种经验贴的形式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一切都被签上了一种既定的标签,已经被判定了哪些是对哪些是错,但是生活真的能用对错来评判吗?
我的室友小E是那种上课永远在第二排,上课永远能听到她和老师互动的声音,在其他同学都趴在桌上睡觉的时候,她仍在奋笔疾书,跟各种题目斗智斗勇像个女英雄,好像身上有用不完的精力和燃烧不完的斗志,每次问她题目都会很耐心的讲解,让人不得不感叹学霸的世界我们不懂。到了期末考试,别人都在熬夜通宵复习的时候,她早就做好准备迎接第二天的考试,简直就是大学的一股清流,当然也理所应当的成为学院第一,绩点更是高的不得了,但厉害的是她还是学生会主席出席各大场所,演讲比赛更是多次夺冠,更让人羡慕的是还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专业性竞赛,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好气哦,但更气的是人家还是大美女呢,在羡慕之余我也向她取经去了。
她说:大学存在的价值不是培养一个只会学习的学生更多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个道理: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是黄金法则。你们要学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看来,这是任何身份都应该明白的道理。总的来说,拥有这种精神的人在生活中能够赢得许多东西。他们赢得的不止是金钱和名誉,还有尊敬,理所当然地赢得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信任。能够赢得别人的信任,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
第二个道理是:爱应该以仰慕为基础,而且我们应该去爱那些,对我们有教育意义的先贤,懂得这个深刻的道理并且一辈子都在实践它,自然我们永远有用不完的元气去实践。
二、坚持终身学习
这个道理从古至今从古至今一直被传颂,著名股神巴菲特更是这一法则的践行者,光靠已有的知识,你们在生活中走不了多远。离开这里以后,你们还得继续学习,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走得更远。就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来说,它的长期大额投资业绩可能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让伯克希尔在这一个十年中赚到许多钱的方法,在下一个十年未必还能那么管用,所以沃伦•巴菲特不得不成为一部不断学习的机器。我不断地看到有些人在生活中越过越好,他们不是最聪明的,甚至不是最勤奋的,但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夜里睡觉时都比那天早晨聪明一点点。
三、跨学科学习
可能许多大学生都会说,我连专业课都没搞清楚,还跨学科?在回答这项问题之前,我想先问你们几个问题:你现在的专业是你喜欢的吗?你的专业你真正的认真学过吗?你有你喜欢的学科吗?如果这三个问题反思过后你仍然觉得你没法接受,那我觉得这篇文章不适合你。为什么会强调跨学科思维?单一的工科思维会让人多了几分呆板而单一的文科思维也让人容易被情感约束。打开各个学科的联系和互通,就是打开对世界的一种新认知,思想有多远,路就能走多远。我想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人们必须拥有跨科学的心态,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在这里,我想引用古代最伟大的律师马尔库斯•图鲁斯•西塞罗的一个重要思想,他说,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出生前,发生过什么事情,在生活中就会像一个无知的孩童这个道理非常正确,西塞罗正确地嘲笑了那些愚蠢得对历史一无所知的人。但如果你们将西塞罗这句话推而广之,我认为你们应该这么做 —— 除了历史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是人们必须了解的。
所谓的许多东西,就是所有学科的重要思想。但如果你对一种知识死记硬背,以便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这种知识对你们不会有太大的帮助。你们必须掌握许多知识,让它们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框架,在随后的日子里能自动有效地运用它们。如果你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可以向你们保证,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意识到:「我已成为我的同龄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与之相反,如果不努力去实践这种跨科学的方法,你们中的许多最聪明的人只会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阴影中。
四、要非常勤奋
人们大多考虑问题,喜欢找捷径,年轻人更加是如此,总是希望用最舒服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如果真有这样一个东西,毋庸置疑——勤奋。我想我之所以能够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部分原因在于我努力做到配得起他们,我很荣幸地选择了他们,还有部分原因是我运气好。我有很好朋友,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言出必行,对于个人的发展方向都有很明确的认知,而且都是高度自律和非常勤奋的人。「一天里只要制定了计划,没有完成,即使是深夜三点也会笃定的完成,一大早照样元气满满的生活,有条不紊」不用说你们也知道啦,我那两位朋友现在都是各自学校的佼佼者,在同龄人中虽显得特立独行,但走进都能发现那些开在心底的梦想之花。
大学,被称之为“黄金四年”,愿你在这段岁月里,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梦想,走路带风,仰头都带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