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活越通透的人,都有这3个表现,你有几个?

每个人都有抓不到的梦和到不了的远方。

我们经常会将生活的不如意归咎于外界环境和时运不济,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自己,才是改变一切的关键。

所以,当我们被悲观情绪裹挟的时候,需要的不是他人的理解与同情,而是自我救赎,向内生长。

越活越通透的人,往往都是因为做到了这三点。

01

忠于自己,尽力过有力量的生活

有句话说得好:“人生最大的底气,始终来源于自我。”

九十多岁高龄的史学大师许棹云先生,即使身体每况愈下,仍通过口述出版了著作《往里走,安顿自己》。

在书中,他提到了自己一生的坚持:尽力过有力量的生活。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了“我”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许棹云先生先天残疾,余生都在竹凳、拐杖、手术的陪伴下度过,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而是潜心钻研历史与文化,从中汲取安顿内心的力量,成为一代大师。

除了工作,感情上许先生也始终忠于自己。

在家人极力劝他随便找一位女孩子结婚的时候,他坚持认为,能与他相伴一生的女子,一定要有识人于牝牡骊黄之外的能力,于是才有了他和太太孙曼丽相携一生的佳话。

有力量的生活并非一定要年入百万,众人艳羡,而是认清自己的真实想法,并为此全力以赴,获得内心的丰盈与满足。

正如一句话说得好:“当你把所有时间都用来自我修行的时候,你便会越来越接近生命的本质,活得越来越通透。”

02

体谅他人,把握“我”与“他人”的尺度

郑渊洁说:人应该善待自己,善待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善待别人,善待别人的最好方法是宽容别人。

电影《乱世佳人》中,主角斯嘉丽坚韧勇敢,以一己之力挑起家庭的重担,捍卫了自己的理想,但是众人却对她的做法嗤之以鼻。

同为坚强的女性角色,配角梅兰妮却获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斯嘉丽对梅兰妮的丈夫旧情难忘,一次她以查账为由和梅兰妮的丈夫单独相处,这一幕却被其他人看到,谣言很快传开。

当所有人议论斯嘉丽和梅兰妮的丈夫纠缠不清时,梅兰妮却在自己的生日会上,主动牵起斯嘉丽的手和所有来宾打招呼,谣言不攻自破。

因为对女主的了解和欣赏,她从未因为捕风捉影之事对女主心怀芥蒂。

因为明白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难,所以她也从未对女主的选择指手画脚。

用白瑞德的话说,她是唯一一个从头到尾都贯彻善良的人。

体谅别人的难处,才能真正理解他人的感受。

当我们能做到体谅别人时,就会发现原来身边的“不如意”并不是世界对我们的恶意和刻薄。

与此同时,也应当做到不对他人的选择与行为妄加评论,因为除了当事人自己,任何人的看法都不过是带有偏见的评头论足。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懂得了:

不去评价别人,也不需要用别人的眼光来判定自己。

03

接受变化,坦然面对生命中的事与愿违

余光中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写道:说是人生无常,却也是人生之常。

双减政策改变了教培行业,东方甄选的主播们却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直播生态。

新东方老师董宇辉在直播间卖玉米的时候,我们听到的不再是“买它”“123上链接”,而是遥远的童年,奔跑过的乡间小巷。

当其他直播间给产品放大、特写的时候,董宇辉的直播间是写满英语单词的小黑板;产品介绍除了成分配料,还有阿拉斯加的鳕鱼、南太平洋的海欧、地球的极圈。

所以当世界处于快速变化的时候,我们更要肯定自我的价值。

如董宇辉所说,那些想要极力触碰的梦想,是要靠自己去实现的,即使丛林密布,岔路横生。

但是有时候即使我们拼尽全力,也无法事事尽如人意。

众所周知,苏轼的仕途并不顺利,尽管心怀“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仍然无法改变一贬再贬的命运,但是他能做到坦然接受。

贬到黄州,他看着江上波涛汹涌,“倚仗听江声”;贬到海南,他一边教当地的孩子读书认字,一边“日啖荔枝三百颗”。

生命本身就是一场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个时刻都有新的东西出现,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去接纳它、接受它。

在《断舍离》中有这样一句话:“人生短暂如朝露,当它消失后,留下的只是回忆。”

拿得起,放得下,不纠结于过去,也不惧怕未来。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

内心强大又平静,活得通透又坦然。

人生是一场自我修行,也是一场灵魂修炼。

如果你不能改变环境,就只能改变自己。

越活越通透的人一定不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而是真正懂得: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向内生长,不给自己设限,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