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刘墉出过一系列的鸡汤文,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我喝过的刘式鸡汤,唯一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本有点腹黑学的《我不是教你诈》。起初读这本书,内心相当的排斥,下意识认为人心险恶,社会黑暗,连作家都开始攻心计了,说好的幸福呢?多年后,我本人经历了书中所说到的各类主动的被动的身心伤害后,暗自叹息:姜还是老的辣。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常在江湖飘,不得不挨刀,唯有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才能减少自己无端被伤害到的几率,毕竟人心莫测。
关于我,有个强势的老妈,17岁上大学之前我都被调教成乖乖女形象,情窦初开的时候也都扼杀在萌芽里,时刻担心被老妈知道了打断腿。上大学时,每周的报平安电话,老妈每每最后一句必定强调的就是:不要谈恋爱,做伤风败俗的事情,丢人陷眼。老妈以为的严家看防就是保护我,直到她眼看着身边朋友们的孩子大学毕业后领会了对象走进婚姻的殿堂,家里的大人是何等的省事省心,而自己的孩子毕业四年了依然找不下个合适对象时,她方才开始反省当年的棒子教育不妥,误了孩子的幸福。只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错失了孩子最佳时期的情感教育,终究以孩子的被动等待和频繁相亲来做代价。
后来的后来认识了素心,她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给我做了一些指导,包括我后来关注的一些情专(情感专家),每天看情专们的案例分析来剖析自己遇到的问题。只不过我属于顿悟者,蹉跎了两年,现在才有一些开窍,只是可惜了当年我时常不明状况的傲娇和做作,错失了太多的机遇。
我们每天口口声声的喊着学习提升,唯独忽略了感情的经营,其实不单单是理财、时间、写作等各项技能可以找书找专业的机构学习,情感的经营和把控也是一项学习的技能。然而情感的学习往往被人嗤之以鼻,要么认为绿茶婊太有心计,要么认为思想不正常。学习的前提是让我们思想上一个台阶,站的更高、看的更远,遇事不怕事,遇事有一套自己的分析和执行逻辑,只有这样才会不慌乱,时刻让自己拥有把控劝和话语权。说到这,估计一大批人上来唾我一脸,你活的累不?如果这样的累可以换的更好的选择权,让我幸福美满,我愿意尝试和努力,而非每天凄凄惨惨的把自己置于任人宰割的位置。
每次看到身边感情受挫的小姐妹们,我都恨不得摇醒她们的脑袋,根据事情的真相分析后续的安排,是逆袭?是断联?是后撤?是放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原生家庭的教育缺失,以至于女孩子们没有任何异性相处的方式方法和认知,遇见自己心仪的就往上扑,实则自己念念不忘的可能是个人渣或者你根本高攀不起。常言到:婚姻讲究的门当户对;感情的稳定在于价值的匹配度;恋爱期女孩主动表白一次,未来就要被动一辈子;高攀,吞一万根针;等等那些前人们总结的心得体会,后辈们只要听话、照做、准没错;问题就在于女孩子们乖乖女当久了,叛逆起来,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更别提听劝了,与其这样,就让一切遵循时间的安排吧,让折腾来的更猛烈些吧,折腾够了,心伤到绝望之后指不定就觉悟了呢。
作为一个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祝女孩们少走点弯路,早日收获属于自己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