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小谈:“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离不开群体单独生存,而当你生活并融入在这个群体中,也免不了受到一些条条框框的约束。当你孩提时,父母领着你上各种补习班、兴趣班,生怕你输在起跑线上,竭尽全力为你“幸福”的人生做铺垫;当升到重点高中,不考上名校似乎辜负了周围人对你的期望;踏入社会之后,只有端着“铁饭碗”那才是人生赢家...这些都是大众的标准,大众的标准形成了社会的标尺,社会的标尺度量着什么才是幸福的人生。

我们大多数人都活在别人设定的幸福中。二十五岁结婚,婚后三年抱俩,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你就步入社会的正轨,达到了幸福的门槛儿了。大多熟人都循规蹈矩的活着,按着社会给自己规划好的道路,而自己到底能不能从内心里认同自己是幸福的,那不好说。大多数人害怕自己稍微越雷池半步,就会被认定为不幸福,因此也很少人能做到不惧外界的眼光,真正遵从自己的内心。但不排除还是有人能成为那只“特立独行的猪”,社会上也有一些案例 ,“北大学生卖猪肉”、“清华才女当保姆”等等,但对此人们的态度是惋惜,并认为这是不幸的事情。

大众有大众对幸福的定义,但我觉得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大众的判断也有失公正,甚至是一种误解。有的人放弃公务员这份公认的“铁饭碗”而选择去从事其他职业,也有的女性三十好几还是选择不踏入婚姻的殿堂,现在也有不少“丁克家族”宁愿养宠物也不选择生养孩子,但这是选择而不是被迫,他们切切实实选择了自己的人生并且为之负责,幸福与否他们最有话语权。

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社会大众对个人追求幸福的选择与方式需要更多的包容。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该是自己生活的主宰,而不是别人手里的“行货”。而假如他连这一点都不懂,那也无非为一具行尸走肉。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对“行货”一词的阐述为:最能说明你是一件货物的事就是,人家拿你干了什么或对你有任何一种评价,都无须向你解释或征得你的同意。如果仅仅只是注重并遵循他人给你设定的“幸福”,而忽略了自己的内在感受,那这是可悲的。

不管你现在身处何处,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违纪不犯法,能够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面对自己能做到问心无愧。只要你觉得幸福,乐在其中,就请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