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面,因为所谓的人和人的相处规则,要避免矛盾,避开冲突。
我们得到的反馈大都是避重就轻的,根本不是真正导致问题的原因。
我是很喜欢听真实的反馈的,因为真实的反馈才能解决真实的问题。
虚假的反馈只是维持了表面的体面,对问题的解决毫无帮助。
在我眼里,带来的情绪上的不满,跟能解决问题比起来,完全不值一提。
但大部分人听不进去,因为真实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他们看重情绪上的稳定高于事实本身。
真实不管好坏,都威力巨大,一般人承受不了。
特别是如果你这个人表现得不爱听真话,你周围的人就会逐渐倾向于对你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假话。
拿餐饮举例,很多餐馆特别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吃完饭做一个顾客的用餐反馈,这是完全无效而且形式化的一件事。
大部分人如果觉得不好吃,他下次都不会来,他为什么要给你正确的反馈让你变得更好。
觉得好吃的人,因为符合他的口味,本身也很满意,提不出来太多有建设性的意见。
所以,真正有效的办法是啥。
真正有效的办法就是看他下次还来不来。
语言这个东西是极其具有欺骗性的。
很多人都是话说得极其漂亮,然后事做得一塌糊涂。
看行为,多次行为就好了。
最好的反馈就是下次他还来,来了一次又一次。
在这种情况下,你去分析这种顾客的反馈,才是更加精准有效的。
比如说正常顾客一个月来店里吃饭的频率是三次,这个顾客上个月来了五次,这个月来了一次。
你就可以分析,是自己菜品发生变化,口味变化,导致的结果,还是因为这个顾客最近太忙了,没有时间去。
任何真实的反馈都是建立多次行为上,而不是语言上的。
比如说,你也不能直接问他是不是没时间还是不想来。
一般人都会说是没时间,这样的反馈是无效的。
你可以直接发放一个优惠劵,说观察到你很久没有来了,给了顾客关注,也给了福利,一般人都会来的,那时候吃饱喝足,再跟顾客聊一聊,就更容易得到更真实的反馈。
还有很多情况也是这样。
你和一个刚认识的相亲对象约会,你们在过程中,相处得好像很愉快,对方对你的评价也很好。
你觉得很有戏,就决定继续约她吃饭,继续相处。
但是在继续约的时候,对方却说她忙。
这时候有可能是真的很忙,也有可能是装的很忙。
多约几次,如果都很忙的话,你就可以明白她是不想来,并不是真的很忙。
这就叫真实有效的反馈。
语言常常是有迷惑性的,听听就好了,不要全信。
我很久之前开始,我就不太相信别人对我的好评或者差评了,这些评价常会有误导性。
我更喜欢听的是,他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他们得出结论的过程。
我是做了什么事,让他们对我好评,或者做了什么事,让他们对我差评。
就算是这样,相对来说已经接近很真实的反馈。
我还是不会全信,我会结合情况去思考,在不断做的过程中去调整。
我这个阶段为什么进步特别大。
因为我在解决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在解决一些看起来特别重要,其实没那么重要的问题。
我上一个阶段误以为性格特别好,对人很好,就会让别人喜欢你。
因为很多人说择偶标准的时候,会说是因为性格好,对人很好。
但其实这是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是你本身很不错,你的生活,你做的事吸引到了别人,已经让别人对你很有好感,有些喜欢你了。
然后在相处的过程中,发现你性格也不错,对人也很好,就更喜欢你了。
最重要还是你本身,有没有足够的价值,足够的吸引力。
但人们常常在表达的时候,不会表达得这么直接和露骨,喜欢讲一些看似无关的东西。
但其实本质就是这样的。
你足够优秀,你在某个领域能做得足够好,大部分人都会喜欢上你的。
你光性格好,光对人好,人家是很难发自内心的尊重你和喜欢你的,只会觉得你好欺负。
包括你送礼物也是一样,你送了对方一个你觉得特别好的礼物,比如说一个装饰品。
如果对方特别喜欢,她一定会经常戴着的。
如果她不带着,就说明她没那么喜欢,或者说不喜欢。
真正有效的反馈永远来自于行为,来源于多次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