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朔的《致女儿书》,他想要把自己明白的人生道理讲与女儿听,于是写了这本书。书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直接致女儿书,第二部分是和我们女儿的谈话。
“ 往前看,指日可待,往后看,风驰电掣 ”这是他对生命的感悟。作为父亲,他要感谢自己的女儿,因为她,他才体会到人间人伦的些许快乐。
在第一部分致女儿书中又分两个小部分。首先是关于他那个家族的来历。他是这样描述女儿的降生“你在宇宙的洪流中,受到我们的邀请,欣然下车,来到人间,我们这个家,投在我们怀中。每一个瞬间都是一幅画,美好的,死亡那一刻也是如此。
你是从画上下来的,我们都是,我们为人之前都是在画中,永恒是一副无涯的壁画,我们是一抹颜色。这之后也要回到画中,所以不要怕死,那就像把降落的镜头倒放。”
既然从画中来到人间,从他是来自怎样的画中降生到怎样的国家,讲到中国是最早有人的地方,洋洋洒洒从北京猿人进化一直把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贯穿到他所处的时代,可以说这已经回答了哲学中两个终极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
讲完王朔家族这一支的来历,就开始给他女儿讲爷爷奶奶也就是作者父母那个年代里一些女儿所不知的历史和作者面对父母时的态度和所感所思。
第二大部分中更多的是以日记的形式把女儿看做一个成年人,给她讲作为一个父亲,作家在人生中遇到一些人和事,同她讨论他最深的内心。
在作者内心深处有种毫不留情的批判式地自省,原因一是人生中很长时间里他陷在文学写作中,没有好好的照顾家人,因此他感到很抱愧;二是批判年轻时已经完成的到年老后看来不甚满意的作品。
书中提到他常常伴有孤独感。写到他的女儿很小就去国外读书,开始以为可以很快就见到,哪知一等就是好多年,在那个沟通不发达,联络就只能靠书信的时代,也许女儿忙,经常很长时间不来信,于是在长久的不联系中作者写出了人有许多不联系的理由,慢慢也就淡忘的感慨。
至亲关系淡漠后,女儿在大洋彼岸有些欢喜的事,感觉那也是她自己的欢喜,跟他有什么关系呢?就算自己搭上许多空热闹的心情,这种喜悦也很快没落下来。他陪妻子女儿去逛公园,她俩一路说说笑笑,就算逛腻了的地方也会生出新的可乐由头,可是他却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发现其中的快乐。
想起梁左先生的《笑忘书》,书中他女儿梁青儿对她父亲的回忆中写道“他回到家里,一定会换上拖鞋,洗把脸,点支烟,然后在电脑前坐下,进入他自己的世界”。一个人的世界是确实很孤独啊。这本书就是王朔主编的。我想梁左先生的这种忘我的境界和王朔有某些相似之处。
当一个人对一个领域已经进入一种痴狂的境界,离孤独、成功乃至名誉就不远了吧。
面对名誉和取得的成绩,书中有段故事,是说一个老人,他已到了捶捶老矣,很多他自己经历的事情都忘记了,就有人告诉他说,你以前写过书。
他听明白后开心的大叫,原来我写过书,我写过书!快说,我还干过什么牛逼的事?
他想要传达人生不过而而,多么伟大的人和事,不要觉得自己太牛逼再灿烂终究有一天也会消逝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