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研究整体人格

父母真的了解孩子的终极目的,是教育孩子。那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我看来,就是要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信、勇敢、不畏困难的品质,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一句话,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教育孩子的终极目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一种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的过程。成人教育与青少年的教育相类似,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比成人而言,青少年的自我认识和自我指导能力非常薄弱。若要青少年自行培养这一能力,所需过程会十分漫长。因此,父母必须对孩子进行教育,关注并引导他们的成长。

然而,这里最大的困难莫过于对孩子的不了解。因为父母正确认识自我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全面地了解孩子,要在此基础上去指导和引导就更加困难了。原生家庭的父母或多或少都是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所以,了解孩子其实也是了解自己的过程,是相互陪伴的过程,是共同成长的过程。

所以,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了解孩子可以从着重研究整体人格入手,并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整体人格对其发展和可能表现的充满活力的追求,不管是心理咨询师、父母,只要他拥有这样的知识,就会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指导人格的发展。

关于人的发展有一个根本事实,那就是人的心理总是充满着有活力的、有目的的追求。自出生起,人就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善和优越的美好图景。这种图景无时不在,但却是无意识形成的。正是这种有目的的追求主宰了人一生的具体行为,甚至决定了他的思想。因为人的思想绝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与他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相一致。

整体人格内在于每个人的存在之中。每一个体代表了人格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每一个体又是其整体人格所塑造的。每一个体都是一幅精美的人格画作,画作的作者就是个体本身。不过,他不是完美的画作者,因为他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没有完全的认识。

在考察人格的构建时,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即人格的整体性及其独特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并不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客观事实的主观看法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个体对客观事实的看法绝不是事实本身。所以,尽管人类生活在同样的现实世界之中,但却各自以不同的方式来塑造自己。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塑造自己。有些看法在心理上是健康的,也是正确的;但有些则是不健康的,也是错误的。我们要全面观察孩子的成长过程,时刻关注他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和障碍,特别是关注他童年时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因为这些心理问题和障碍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轨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刚看完刘润老师的商学院内容,他分享到: 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靠思考脑驱动的,而其它95%的行为都源自...
    松松劲柏阅读 129评论 0 2
  • UIControl继承自UIView UIControl与Target-Action模式使用addTarget:a...
    我是花老虎阅读 870评论 0 0
  • 害怕批评是多数构想破灭的根本原因,它使构想永远无法发展到计划和行动阶段。 我们来看一看害怕批评的症状。大多数人都甘...
    菜心设计铺阅读 552评论 0 2
  • 多少次轻轻走近家乡的老屋 看着它苍老的身躯停在原地 依旧点亮着灯火,等待着离家的孩子 老屋有我最深的记忆 那里有我...
    闲狐兔阅读 172评论 0 1
  • 是人 当然没长牙的 已经掉光的 除外 都会牙疼的 牙疼之来时 哭的 跳的 叫的 吃不得 坐不得 睡不得 泪涌成河 ...
    潘鹏波阅读 459评论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