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必须离开的时刻了。
26日早晨,我和卷特意早起,腾出一小时的时间和南校区做别。穿过四季广场,眼前是一片挺拔的苦楝树,树下是几排整齐的木凳和石桌,有几个学生在专心的晨读。
苦楝广场的两侧,有两篇石雕的文章。
西侧雕刻的是薛暮桥的《苦楝树》。是为逃离都市的喧哗与骚动的吞噬,你才义无反顾的扎根于这穷乡僻壤?是为寻索内心那永远的淡泊与宁静,你才一往情深的投身于这乱世丛中?一场漂泊不定的风把无人收留的你洒落在我的故乡,于是,故乡以她的贫穷和苦难滋养了你,从此,你就在这里安家落户,历经无数的悲壮和辛酸,你终于长大了起来,一直长成一道令人无法俯视的风景,一颗会思想的树......他不像那些妖艳的桃树杏树,争先恐后的开出那些千娇百媚的花来,讨得人类的欢心;他也不像那些摇曳生姿的柳条,只要有轻佻的风吹过,便不顾廉耻地搔首弄姿。而苦楝树,只是寂寞的活在自己的位置上,与日月星辰倾心交谈,与春雨冬雪热情相拥,笑看花开花落,尽赏云卷云舒,从不需要人类的抚慰与恩施,完全凭借一己之力,长成那堆乱世丛中顽强的生命。
东侧雕刻的是张俊伦的《苦楝》节选。可惜照片不清楚,没找到原文,只记得这标题。
漫步在苦楝树下,眼前浮现头发灰白的教授,一脸诚恳的年轻的班主任,满怀殷切之情的院系领导,我想,西农种下这一片苦楝,一定是饱含满满的寓意。这些苦楝,既是西农大、也是一代代西农人的象征,在这个浮躁喧嚣的社会,是他们在西北坚守这片净土,兴学兴农,秉持“诚朴勇毅”的校训,以民为本,以食为天,“树德务滋,树基为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