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出生在河南,祖父杜审言是有名的诗人。杜甫24岁考进士,但不第,不过这对当时的杜甫来说,不算是个打击。因为当时二十岁的青年考进士,基本没有一举拿下的。
之后,杜甫又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在这中间,33岁的他认识了44岁的李白,李白此时正值赐金放还,郁闷不得志。他们一见如故,成了莫逆之交。在大唐王朝诗的星空里,这是最美的双子星的汇合,更是中国诗歌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他们继续漫游,第二年的秋天,他们分开,这一生再无机会相见。34岁杜甫到往长安,结束了一生引为“快意”的读书游历时期。
37岁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由皇帝特别下诏举行的考试,但是所有考生全部落选,这是宰相李林甫的阴谋,对唐玄宗称“这是圣明天子的朝廷,所以野无遗贤”,早年励精图治的唐玄宗,开元盛世之后已经开始逐渐沉溺于享乐之中了,所以杜甫便成了“野无遗贤”的受害者。
第二年,杜甫在长安的生活更是困顿。这一年,他给曾帮助过他的韦济写过一首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诗中彰显了他的才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彰显了他的自信“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彰显了他的理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失意“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表现出了自己的愤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表现出了自己的心灰意冷“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更表现出了自我“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40岁,杜甫又找到了一次机会,为朝廷祭祀活动献了三次赋,终于被唐玄宗看到,黄帝欣赏他的才华,命宰相在集贤院试一试他的文章,苏轼写道“集贤学士如堵墙,观我落笔中书堂”,尽管杜甫如此自信,但这次考试又无结果。
杜甫生活越来越艰难,无奈将全家送出长安。44岁,杜甫终于得到了一个小小的官职。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件。安禄山率15万人在范阳起兵,第二年正月,安禄山长驱直入抵达洛阳,在洛阳称帝,称大燕皇帝。6月,潼关失守,长安沦陷,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跑。
杜甫的十年长安生活结束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开始了更艰难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