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女生节似乎没有往年清静。华农“背锅”各种“污”横幅;范湉湉发起#女生节取代妇女节#活动;而#反三七过三八#举牌拍照活动也热火起来……
回想15年,那些“指定儿媳妇”,“不如来睡你”等等“污”横幅我是看过的。不过,当时的心态竟然是一笑而过,把它当做一个段子看待,现在着实羞愧。如果当时的我,在这些语句前视线多停留一会,脑筋多想一下,就会发现,这些语句充斥着男权主义和语言霸凌。
女生节,在80年代末由山东大学发起,本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示女生风采的节日。但是,在消费主义和低级趣味的裹挟下,女生节的内涵慢慢被曲解,沦为一个消费“女生”的节日。商家以女生节为噱头打折优惠,男生趁着女生节为“契机”“大放厥词”。更令我感到无奈的是,一些女生作为被“消费”的对象竟然无动于衷,甚至还津津乐道。
妇女节,应该说国际劳动妇女节,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同时,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本质上是一个维护妇女权益的节日。不过,在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社会,妇女节被逐渐“去政治化”,削弱警醒的效力。
并非说女生节有多糟糕,它本意也是好的,而是,妇女节创立的意义不该被遗忘,它在男女平权、女性保护的意义上是无可替代的。
有朋友告诉我,今天是男生节。我有点惊讶,问:有没有男人节?后来,我果然查到了“男生节”和“男人节”这两个非公认的节日。有趣的是,在“男人节”这个百度词条里,“男人节”的意义第一句话就是“男人节非男权节”。这个节日由一个时尚杂志编辑发起,受到一众商家追捧并且倡导,其商业性可想而知。
之所以没有男人节,不是歧视男性。实际上,在这个父权社会,男性的地位被过于捧高,社会各方各面都潜意识地有“男性优先”的思维定式。试问,在这样的社会里,还需要故意定一个节日来维护男性没有被剥削甚至范围过大的权利吗?
男女平权、拒绝歧视不是抵制一个节日就可以达到的,更多的要从生活细节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