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组织人事报》第3314期,扑面而来的不是简单的“版面浏览”,而是一张新时代组织路线的“施工图”。六幅版面图片看似静态,却把选人用人、育才聚才、强基固本、严管厚爱等关键命题一一“定格”在读者眼前。掩卷沉思,我愈发感到: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组织路线已不再是抽象的“大写意”,而是落到人头、落到岗位、落到项目的“工笔画”。如何把这张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实景图,关键要回答好“三个在哪里”的问题。
一、“政治标准”在哪里——在重大斗争一线立标尺
版面虽未配发长篇通讯,但“党建引领”“一线淬炼”“赛马比拼”等关键词反复闪现,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政治标准不是挂在墙上的条款,而是危难关头的抉择、利益面前的取舍。近年来,各地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中同步开展专项考察,把“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平常时候看得出来”的干部精准识别出来,本质就是回到组织路线“政治标准”的原点。贯彻这一精神,必须做到“三看”:一看政治忠诚,是否把“两个维护”熔铸进血液;二看政治担当,面对急难险重是否敢于亮剑;三看政治自律,能否从小事小节守好底线。只有把政治标尺立起来,才能避免“带病提拔”“劣币驱逐良币”。
二、“事业为上”在哪里——在改革发展火线建赛道
版面右侧一幅“人才高地”剪影,把“揭榜挂帅”“赛马机制”形象化:谁能干、谁干成,榜单就是赛场,赛场就是舞台。这与中央提出的“事业为上、以事择人”高度契合。当下,各地纷纷聚焦“卡脖子”领域设立攻关专班,打破身份、地域、资历限制,让有真才实学的“奇才”“怪才”脱颖而出。实践证明,事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组织就要配什么样的干部;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素养,考察就要设置什么样的能力坐标。下一步,还需在“三防”上下功夫:防平衡照顾、防论资排辈、防唯票唯分,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平台、有地位、有奔头。
三、“大抓基层”在哪里——在群众身边夯基石
版面下方“强基固本”板块,把镜头对准社区网格、农村院落、项目一线,折射出“支部建在连上”的新时代延伸。当前,基层面临“小马拉大车”的结构性矛盾:任务层层加码、资源逐级递减、责任无限放大。破解之道,贵在“三用”:用组织体系“兜底”,把党建联合体、红色物业、共富工坊等新型组织嵌入产业链、治理链、服务链;用数字手段“赋能”,让“浙里兴村治社”“江苏红色管家”等平台成为减负增效的“云梯”;用激励保障“撑腰”,推动编制、待遇、职级向乡镇街道、村社下沉,让基层干部“流汗不流泪、吃苦不吃亏”。只有把每一个支部都锻造成坚强战斗堡垒,党的组织体系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四、“严管厚爱”在哪里——在制度闭环中真落地
版面虽未出现“监督执纪”特写,但“能上能下”“容错纠错”等字样隐约其间,提示我们: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近年来,各地探索“红黄牌”预警、政治家访、离任审计等做法,目的正是把监督嵌入干部成长全周期。接下来,需在“三化”上持续用力:清单化列明“下”的情形,让干部对照有镜、组织操作有据;精细化划定“容”的边界,防止容错变纵容;常态化落实“暖心”举措,对受处理处分干部开展跟踪回访,真正做到“打一板子、给一甜枣”。只有让干部在制度轨道上安心干事、放心创业,才能激活“一池春水”。
五、结语: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
一幅报纸版面,折射的是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恢宏气象。从政治标准的刻度到事业为上的赛道,从大抓基层的夯基到严管厚爱的闭环,每一个关键词背后都是一道时代考题。答好这道题,需要各级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常怀“国之大者”,常思“民之盼者”,常做“行之实者”,真正让组织力量、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治理效能。如此,方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不负那张被历史定格的“3314期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