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印度这个国家是一个神奇的存在。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大概是观念里一直觉得它是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男尊女卑,贫富差距大,基础设施极度落后。
但它产出的电影(排除动不动就来段歌舞的梗),却能甩出国产影视好几条街。几乎每一部经典电影,都能深刻到直抵心灵深处,叩问你的灵魂——
无论是对各教各派的“神”提出质疑的《我的个神啊》,还是试图打破“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想要证明“女子能顶半边天”同样能为国争光的《摔跤吧,爸爸》,或者对传统教育制度发起挑战的《三傻大闹宝莱坞》(咦,为嘛我举的都是米叔的电影?只能说中毒太深了……)
今天我要说的这部印度电影,可能并没有以上电影出名,但给我的震撼却一点也不小,那就是探讨夫妻在婚姻与家庭中究竟分别扮演着怎样角色的《他和她的故事》。
它告诉我们,在爱情和婚姻里,最重要的也许不是谁主内谁主外的问题,也不是两人间要达到某种势均力敌的力量平衡,而是要在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与追求诗和远方的相处中取长补短,互相理解与包容。
影片一开始,“女强人”人设的女主参加最好的朋友的婚礼,新郎多金帅气,新娘温柔贤惠,这场包括双方父母在内所有人眼里完美的婚姻,在女主看来,却是这样的:
可以说,她是极度反感女人结婚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只安心做一个家庭主妇,一辈子围绕着丈夫和孩子转的生活。
和男主的相遇也颇具戏剧意味,飞机上,男主因是母亲的祭日,在座位上伤心地哭了起来,女主按铃呼叫机组人员,请空姐帮他找回他的妈妈。这样一个玩笑,很难说女主是出于讽刺还是同情。但两人就这样相识了。
接下来的剧情发展,让人有种“性别错位”的错觉,男主最大的愿望是和他妈妈一样,成为一个“家庭煮夫”,这和从来没想过要拘于厨房的女主一拍即合,于是两个人偷偷地结婚了。
婚后,男主内女主外,女主负责挣钱养家,男主负责一家的日常起居。他们的生活会因为与传统家庭结构截然相反而有所不同吗?
事实上并没有:女主永远忙碌在工作交际与应酬中,甚至连新婚旅行都耽误了;男主也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陪伴而有所抱怨,最终又不得不趋于妥协;女主在工作中步步升迁,而男主在家庭主妇中混得风生水起……
除了性别调换,他们与其他千千万万传统夫妻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
转折点发生在男主为了支持女主的事业,以一个“家庭煮夫”的形象与身份,为女主的公司拍广告,做演讲,上电视拍节目,然后……就彻底火了,甚至比女主还要出名!这时的女主心理就彻底失去了平衡。
这就好比一直以来家里都是丈夫支撑着家庭的经济来源,妻子在家里相夫教子,丈夫觉得自己卓有成就,在家里对妻子颐指气使,认为妻子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不就是做做家务带带孩子吗?却很少看到妻子的付出与忍让。
突然有一天,因为房贷车贷孩子教育问题等,丈夫一个人的工资不能支撑起整个家庭了,妻子不得不走出家门,走上工作岗位,结果妻子的工资竟然比丈夫还高了,这时丈夫肯定会心理失衡了。
事实上,绝大多数夫妻家庭都有类似角色分配:一个人主要负责挣钱养家,另一个人主要负责照顾一家老小。如果两个人都是工作狂,势必没办法好好经营这个家庭;如果两个人都选择呆在家里谁也不想着去挣钱,那么生活质量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但整个社会对两种角色的认可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往往挣钱的人得到更多的认可,因为他们往往站在人生这个舞台的台前,被更多的人关注着,了解着,他们的付出,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并被一点一滴地放大着。而承担着照顾家庭的另一方,他们所做的一切,大都是比较私密的,非公开的,因此再多的辛苦,也不一定能被别人看见。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庭主妇将自己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结果换来一句:你在家里什么都不干,有什么好累人的?不就带个孩子吗?怎么连这个都做不好?而一部分依靠妻子在外奋斗攒钱的丈夫,不管他在家里做了些什么,总会被很多人认定为“吃软饭的”。
所以,女主的妈妈最后道出了这种婚姻矛盾的真相:
真正能看透这一点的夫妻,大多过得很幸福。而大部分持家者,则不可能坐等另一方醒悟,这大概也是现在很多女性越来越意识到经济独立的重要性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