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与生活:奶奶的豆皮

图片来自网络

食物在很久的时候就根植于我们的血液里。过年的这些天,特别想念奶奶塌的豆皮。那时腊肉下(煮)豆皮是湖北人过年最好的早餐。腊肉切片入锅,锅里撒上蒜翻炒,再倒入水、豆皮,等到豆皮软塌塌,锅边沿黏糊糊,加盐胡椒起锅。

稠稠的汤,入口的豆皮,加上层层有嚼劲的腊肉滑入口里,暖进胃里。寒冷的冬日,吃上一碗,全身上下暖乎乎热腾腾的。

这道腊肉下豆皮里,唯有豆皮最有奶奶的味道。在我9岁前,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乡下。每年腊月前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起过年的食材,切麻糖、做年糕、包饺子,当然还有塌豆皮。豆皮是由大米、黄豆、豌豆、绿豆等浸泡几天,磨成的米浆做成的。我看到碾豆子的工具还在用原始的石磨, 奶奶从磨坊回来就提回来一桶白白的米浆。

开始做豆皮了,一人点燃灶台负责放柴火,奶奶抹干锅底,舀一瓢米浆,往锅里一转,转出一个大圆饼的样子。奶奶舀米浆用的是半片扇贝,再用扇贝背面轻轻按压米浆,塌成薄薄的皮子。半分钟左右一张大圆饼,豆皮如一张张白纸在竹簸箕里翻飞。等到天晴,拿出来晾晒,卷边切丝。

现在的人很少在家做豆皮,因而豆皮散发着奶奶独一无二的味道。

图片发自简书App

奶奶去世已经两三年了,奶奶的豆皮却根深蒂固地隐藏在记忆里。

食物就是这样,它微不足道,特别是你饱足甚至都不会理睬它,可当某种熟悉的食物出现,关于食物的记忆就立马充溢你的全身,撞击你的味蕾,扯动你那隐隐抽动的回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你可能不知道在心理学圈子里我们有一些给自己用,给来访者用,但不会告诉其他人的一些心理学技术。这招解决烦躁情绪的小技...
    落日冰河阅读 4,253评论 11 16
  • 多几根白发 添几道皱纹 很自然 只是,自然的不肯自然赶来 我只是借你的洁白,粉饰 沧桑的容颜 掩盖风雨雕琢的痕迹 ...
    草根如玉阅读 1,560评论 5 1
  • 雾里千山浓浅,蝶寐桃花溪涧。 闻谷底丝弦,紧缠纸鸢红线。 不见,不见,一纸锦书长念。
    木石声阅读 7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