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一招,很实用,不仅我在学习,还分享给朵儿小妹,怎样才能把一句话说得生动起来。
先来分享两组蔡淇华老师书中举的例子:
第一组:
A:失恋后,我感到很孤单。
B:失恋后,我感觉像人行道上被吐掉的口香糖。
C:失恋后,我是被你涂掉的口香糖,失去了曾经的甜味,现在一身黑,瘫在人行道上,任所有路过的鞋底踩踏。第二组:
A:上高中后,离开以前的死党,我感觉很可怜。
B:上高中后,离开了以前的死党,我成了风中飞舞的枯叶。
C:上高中后,离开了以前的死党,我成了风中飞舞的枯叶,失去曾经的翠绿。过往朋友的叶脉,在分手的季节中断裂。
我看到的时候,内心是激动与雀跃的,这样的技巧实在太好了。那些微事物的感受,并不是学生们凭空捏造的,而是蔡老师让学生们沿着学校的外墙走一圈时刻意去观察的,并说出对这个事物的感觉。接着,蔡老师让大家回忆这份感觉,然后用带回来的“微物名词”来取代感觉,这就是“去形容词力”。最后,蔡老师还引导学生思考这个物品“一生的变化”,再把每个过程等同于我们感情的每个阶段。于是,学生们那些平常的词句,慢慢改造成动人的模样。
想起昨天没有贴出来的文字段落,现在也来试着改造改造。
电动车自行发动,飞奔出去,把我吓楞了。
改:电动车自行发动,那时的我就像被人突然点了穴一样,手脚完全动弹不得,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电动车自己飞奔出去。
好像还是不太一样,蔡老师说的是微事物,而我貌似还是在形容感觉。
但这个方法,我是知道了。而且有了这个技巧之后,我们每个人都会更留心周遭的微事物,去联结、体会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