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稀缺”?(用“稀缺”短评“医生急救剪坏患者衣物招索赔千元”)

作者提醒:本文深意,请沉心漫看
本文观点和框架提示:
1稀缺:人脑带宽有限
2稀缺是自动不可控的
3比较“断舍离”
4放在今天医患这事上,还是多给医院宽松的“带宽”
5对“稀缺”概念,深刻的理解,才能达到“实用”。

我最近看一本书叫《稀缺》。

这本《稀缺》,包括书中的“稀缺”概念,也算是最近读书圈的一个“小网红”,我们书院周围的朋友也经常问,“什么稀缺”。

正好配合最近几天刚出的这个“医患关系”的社会新闻,把这个“稀缺”概念,来讲讲给大家听。

本书较为深刻揭示了,你陷入金钱、时间、心理空间等窘迫处境的本质原因-如逃脱不了的宿命般的各种“稀缺”。


--什么是稀缺--

简单来说的观点是:人的注意力,脑容量“带宽”是有限的。

话说来简单,其实,有深意。

本书关于“稀缺”这个概念的一个意思是,一旦有了紧急的事情,你是考虑不到其他事情的,这是心理上自动的一个过程,你的意识是控制不了的。

请注意:是一个自动的过程,你的意识是控制不了的。

正如考试前一天临时抱佛脚的你,你也不会翻看手机了,你也不会低效地这里动动那里动动了。大脑自动形成“管窥”或者说“专注红利”,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火烧眉毛千钧一发,你总难心旁骛。

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我在这三言两语也无法让大家更透彻地理解这个奇妙细致的心理过程。事情,也比一般人想的更情有可原。

这个理论也有点像东方的“断舍离”。而“稀缺”理论更像是用西方科学心理学的角度方法和概念来解释“心理空间”这个事情。

不同角度,两相比较,你也会对这个“人性”有更多更深的感悟和理解。

--用“稀缺”看问题--

所以,放在这件具体的事情上来看。确实,也许,医生在急救患者时候,要多多关注到患者衣物的事情。可以督促医院在这方面多注意和改进。

但是,我觉得,现在的普遍的医院资源,不管是人员,场地,设施等都是“稀缺”的,这在各种看病难中就可以看到。

那么,急救过程中,能不能,给医生们更加宽松的注意力,心理空间,大脑专注的“带宽”,让医生没有心理负担,潜意识里没有其他干扰其他“注意事项”,不担心说是不是这次我又要陪一千了,潜意识运作着刚哪哪身份证钱包在哪?能不能让医生心无旁骛地断舍离地专心致志地治病救人?

我再次提出重点:稀缺是无可避免的,在紧急状况下,必然“捉襟见肘”。

我现在想问问患者家属:你是想让医生全心全意救治你的亲人的命,还是让他心里留出关照千元财务的注意力,从而不可避免地降低对救治的专注,时间和手术成功率?

--对“稀缺”理解不深--

这样的道理,其实我们潜意识里面都知道(潜意识直觉有时候知道真理),我们也都更注重亲人的生命要紧,所以说,这种新闻或者情况,我们比较少听见。(这种剪坏急救患者衣物,而又没有被患者索赔的情况肯定以前很多很多,当然不排除有少部分要求索赔)。那为什么现在这事被报道提出来了呢?

我想对于“稀缺”概念的学习和理解会有很大作用。患者家属如果深刻理解这个“稀缺”,也不会片面“管窥”地在亲人度过危险后只关注“衣物钱财”了。

患者家属的诉求应该直接是医疗资源稀缺,看病难,这个问题。

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也不是通过索赔急救损失来达到的,也达不到。如果说,用这样的实例逆推医疗进步,那也是很间接而遥远的事情。

从报导上看,医方也没存在道德品质上故意和侵占破坏财物的问题。于是,患者家属,这样做最直接最大后果还是负面的,让急救医生,心有旁骛。

当然,我说的未必对,我看到的新闻跟大家一样未必有全面的视角,即使看见了事情的全部,以我们的认知也未必全知。

以上,我今年在我书院学到的重要的概念之一,最近的读书圈小网红-“稀缺”,以运用到这件事情上的看法。


片尾重复观点和总结:
1稀缺:人脑带宽有限
2稀缺是自动不可控的
3比较“断舍离”
4放在今天医患这事上,还是多给医院宽松的“带宽”
5对“稀缺”概念,深刻的理解,才能达到“实用”。


                                我说的都是错的

                  --解问书院凯撒(20170923)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