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小学时,每到学雷锋日,总会有同学在上学或放学路上,“搀扶老奶奶过马路”。
在职场上,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呢?有那么一些人,工作总是很忙,开例会时,也总是能罗列出长长的一份清单,来说明他有多么敬业,多么努力,多么辛苦,可是,如果仔细追究一下他罗列出来的各项事宜,却似乎都没什么效益,对公司的重点项目推进也没什么太大帮助,不是形同鸡肋,就是锦上添花。
这些拿来只是用于填充清单的事件大约有这么几类:
- 我创新:没有人提过的事件、设想,提出来显得自己很创新,很有想法,学雷锋日你们都去养老院,只有我想到了“要搀扶老奶奶过马路”,问题是每天有多少老奶奶想过马路?这些所谓的创新,与公司当前的重点目标也许会有5毛钱关系,但最多也就只有5毛钱关系了;
- 我认为:我认为这件事很重要,我认为这件事很紧迫,可是这件事是不是真的重要,真的紧迫,却从来没有在对应的决策层讨论过,如果你在你的授权范围内“自以为是”,那是应当的,也是必须的,在授权范围内不决策,那叫“不作为”,是要受批评的;但是,超出授权范围的“我认为”,比方说看见老奶奶站在马路边就认为“老奶奶要过马路”,不仅认为,还没有征求老奶奶意见,就采取行动去“搀扶过马路”了,那就与耍流氓无异了;
- 我擅长:你们不是说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吗?你们不是说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长处和优势吗?我就擅长“搀扶老奶奶过马路”,为什么不让我扶?!问题是,老奶奶想过马路吗?
- 我辛苦:一张清单100项工作,比谁的清单都长,为了完成这些工作,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我容易嘛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吧?嗯,的确,把一个不想过马路的老奶奶硬搀扶过马路,的确很辛苦,可是你想过老奶奶的感受吗?
这种种“我创新”、“我认为”、“我擅长”、“我辛苦”的背后,主语是“我”。当团队成员总是用“我”代替“我们”,置“我们”于不顾,硬要“搀扶老奶奶过马路”之时,那离团队解散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