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身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免不了有请别人帮忙的时候。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向别人求助?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在心理上不要害怕求助;二是确保别人大概率地答应你的求助。
从心理层面上,不要为求助感到不好意思。人与人的关系其实是麻烦出来的。你向他人求助,最可能帮你的是曾经帮过你的人。这和正常经营的企业不断地向银行借款积累信用是一样的道理。突然的大额贷款很难批,但如果是老客户就会有更大的机率。所以求助就是在建立关系。如果别人不帮你,那只是这一次没有条件帮你,不要把一次当做永远,自我设限。
克服了心理障碍,如何向别人求助,才能让别人更容易答应呢?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对象,做好任务匹配。也就是向正确的人提出正确的请求。这点看起来简单,但因为我们都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所以经常会不顾及对方的现状。可以给予你帮助的人必然是有余力的人,如果他自顾尚且不暇,即便答应给予帮助,最后可能也有心无力,反而是耽误了你的事。
第二,求助的内容要简单明确具体,最好可量化。举手之劳大家一般都愿意帮,即使需要更大的帮助,事先告知你需要的具体是什么,大概的工作量,别人就可以很好的评估自己帮忙的代价。含糊的要求,会让别人错误地理解你的意图,可能你只要一个小的帮助,别人却理解为要投入较大的资源,结果就是得不到帮助。而且具体量化的要求,也可以确保别人提供的东西是你想要的,而不是他所理解的。
第三,给对方一个帮助你的理由。实验表明,加队的人即使提供的理由再烂,也好过没有理由。你的理由给了对方帮助的价值和意义。更进一步,你直接将帮忙的价值与意义提供给对方,那对方更难拒绝你的要求。一个好的请求提得恰如其份,不仅不会让别人觉得麻烦,他还会觉得你值得帮助。
第四,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新学车的人愿意开车,你请他给你当司机,基本一请一个准。
第五,转变思维,化求助为给别人提供机会。马克吐温小说中的主人公把刷墙的机会提供给小朋友,不仅很快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还赢得了小朋友们的欢欣。一件事的出发点不同,结论会相差很大,所谓我之蜜糖,彼之砒霜。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事情可以带来的利益,给别人一个有价值的机会,别人更容易接受你的好意。当然,这样的机会必须是切实存在的,而不是你的假想。
最后,在请人帮助时,不要刻意欺骗或隐藏事实,也不要过度承诺。这都将影响你的长期信用,最后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