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念高三的时候,我曾忙里偷闲读过加思·斯坦的《我在雨中等你》,虽然现在关于该书具体内容的记忆已经不再清晰,但我仍旧记得我初读时的感动和无法言说的难过。当时的我曾被加思细腻的情感描写深深震撼,仿佛他总能用最朴实无华的言语轻叩着读者的内心深处,置身书中,我们也成为了故事的主角,我们也在欢笑、悲伤、痛苦、愤怒、难过……
这一次,加思带来的全新著作,依旧饱含情感,更是让我为之一振。《穿过森林的男孩》以十四岁男孩崔佛的叙事视角缓缓展开,父亲破产,父母分居,而他的命运也似乎迎来了转折点。一段扑朔迷离的故事起点,一场古老森林的宅邸旅程,一次关于心灵的救赎,都从崔佛被领进里德尔大宅的那一天开启,而这座祖宅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也被逐层掀开。
“隔着茫茫一片干草田,隐约可见一幢由原木、砖块和石头筑成的雄伟建筑,沉重的雪松圆木铺就成屋顶,铜绿色的落水管和遮雨板分外显眼”,这是崔佛初见里德尔大宅的视觉冲击,“完全长成的巨树,剥去了枝丫,只裹着与生俱来的树皮。每一根,都是一具完美的标本”,这也是所有故事发生的地方——里德尔大宅。它承载着一个家族几代人的历史故事,充斥着至亲之间的哀怨、伤痛、忏悔与救赎,这个坐落在古老森林里的祖宅,带着他本身和其被赋予的无限神秘,就这样子进入了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里。
十四岁是个怎样的年纪?我在心里默默问自己,这或许没有答案,也无法去界定,因为每个人的十四岁都独一无二。在崔佛的身上,我看到了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年模样,看到了他不断成长但依旧真诚的心灵,看到了男孩敢于冒险寻求真相时的笃定,正是这样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才让我们更愿意去相信他发现的一切,更坚定地跟着他的脚步去探索。你是否相信这个世上真的有鬼魂的存在,至少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你又是否愿意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如果真的发生,我想我会。当崔佛发现了曾叔公本杰明的魂魄依然困在里德尔大宅的时候,他开始好奇,开始寻找,冥冥之中,本也在为他助力,一段不为人知的禁忌之恋就此呈现,而他与本也逐渐开启了一场深入心灵的交流,与此同时,有关这片森林的画卷也缓缓展开。
“雨一直下,它填饱了我的灵魂。我感觉它冲净了我的身体,一部分的我随雨水缓慢滴入土壤,一部分的我化为土壤,被这些林木的根系饮下,我与它们合为一体”,多么美的画面啊,这就是本的生命理念,而那一株俯瞰世界的巨树,更是他和哈里心灵的住所和永恒的生命。本与哈里的爱情不能被理解,本对森林生命之树的热爱与保护不能被支持,他的承诺还没兑现,他的灵魂无法安放,就这样,他困在了里德尔大宅,年复一年,历经数代,直到崔佛的出现,让一切都有了转机。他还只是个孩子,他以为父亲只要让爷爷签了字,卖掉里德尔大宅,他们就能拿了钱赎回父亲的房子,而父母也会重修于好,他也就能回归曾经温暖团圆的家中;他又不只是个孩子,他会认真倾听本的内心,他会为了帮本实现承诺而努力让别人相信,他会在得知真相后竭力整理证据。崔佛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塞缪尔爷爷,也感化了父亲,这个家族里几代人的愧疚终于可以画上句号,伊莱哲最终得到了本的原谅,而塞缪尔也最后与崔佛的父亲敞开心扉,打开心结,生命之树终于可以继续留存,永远伫立在这自然的怀抱——“这些尊贵的树木从未显得如此鲜活、如此喜悦、如此不朽。如此鲜活。如此喜悦。如此不朽。”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父亲对儿子不言说的爱,我看到了人性扭曲后的不择手段,我看到了少年无关利益的奉献,正如书中所写“一个人的天性源自内在,不是来自外界。为了合乎他人拟定的死板准则而颠覆一个人的天性,这才是丑恶。把自己强塞进一个混淆灵魂的角色,只会摧毁你自己。”,只有遵循自己的内心,我们才会得到真正的救赎与释放,只有真正理解自然,与之和谐共处,我们才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安放自己的灵魂。
随着里德尔大宅在大火中的崩塌,故事也结束了,瑟瑞娜妹妹和琼斯哥哥与这座古老的大宅一起,永远的化为灰烬了,我们所有人都不会赢,唯有大地,总是它赢。略带遗憾的落幕,看似不完美的结局,却恰是最好的终结,至少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承诺,都完成了对自我的救赎,不是吗?“我的安宁,我赐予你”——它将永远流淌在里德尔家族,永不磨灭!
当我们寻找到那株属于我们的生命之树时,我们想要攀登,我们想要俯瞰,我们要到达生命的顶端,而当我们成功登顶时,我们会和崔佛一样,看到整个世界在眼前四面八方的展开,我们会看到全人类,会感觉到自我世界的公正!也许我们穷尽一生,也不过是一个努力穿过森林的孩童,一直在寻找那株生命之树,直至消亡。
“当你触碰过上帝的脸庞,你就永远不会忘却你知悉的东西。你永远不会见不到你所见过的东西”,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生命之树,永不崩倒!
桐笙
202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