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第一需求是生存,第二需求是繁衍。从人的本能来说,每个人都有着对永生的追求,当人们一旦发现这种永生不可实现时,便退而求其次转化为求得生命时间的延长。可是因为端粒的神奇存在,细胞的分裂次数受到限制,因而生命的长度终究有限。永生演变成了繁衍,以另外的形式实现了生命的延续。这般精巧的构思,使得我们不禁感叹造物主在创造生命时不知道用了多少心思,才发明这样神奇的法则。难怪人们常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人类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属性。自然属性中生命的繁衍是指自己后代的生育,而社会属性的繁衍其中一种就是工作生命的延续。根据万事万物规律相通的法则,这两件事也有着高度的相似度:
首先、目标相同。父母培养孩子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在十八岁甚至更早之前就有自立的能力。而在工作上,只有培养出合格的下属,才有可能晋升到更高的职位上。当然在这件事上,发心也有不同。一种是为了自己的晋升而培养,还有一种则是真心希望自己的下属得到成长,比自己更强。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一件事可以做到什么样的结果,是由发心的决定的。所以我的原则,是以自私的角度(让自己晋升)出发,带着让下属真正成长的发心去培养人才;
其次、成就感相同。成为父母之后,家庭平添了许多乐趣,这种乐趣就是来自孩子的成长。同样,一旦成为管理者,工作乐趣的来源就完全转变,如果工作的乐趣还是攻城掠地,也就意味着这位管理者并不称职。当然,享受着成长乐趣的代价也是一样,就是把自己能轻易做好的事交给自己的孩子或下属,并眼睁睁看着他们做砸;
再次、收获相同。在养育孩子或培育下属的过程中,我们由“做”向“教”的角色转换。我们都知道,教学中有“十桶水和一桶水”的理论。如果要给别人一桶水的知识,自己至少要有十桶水的知识储备,并有能力从中筛选整合出最适合的一桶水传承给不同的对象。那么,是谁倒逼着我们从事自己最不擅长的事,从而让我们自己得到成长?是我们的孩子和下属。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应该要感谢他们;
第四、方法相同。前面说过,我们的孩子或下属会把我们自己轻易做到的事做砸,怎么让这样的事情更少发生呢?这也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先是要帮助他们设立正确的目标,再让他们养成尊重规则的意识,再给他们设置合理的规则,为他们规划出适合成长的空间。不管是雨林也好,草原也好,还是湿地也好,都是一片自我生长的生命绿洲。从管理上来说,这样的自组织最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写下这段文字,其实我更想说的是。作为父母,无法选择自己的子女,那是自己的血脉,所以正常情况下,培养并教育自己的子女是自然而然的事;作为上级,你可以选择合适的下属作为下班人,而且培养出合格的下属是自己的绩效,不管有着怎样的发心,这都是自己工作中的本分。而唯让我感动的是那些师德高尚的教师,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孩子,穷其教育生涯,传道授业解惑,谆谆教诲,百年育人而不倦。
谨以此文献给我人生路上遇到的所有的明师们,献给我儿子Roy在成长路上遇到的所有好老师。特别献给一直像母亲一样,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关心着我的小学老师——陈克霞教师,在520到来之前,说一声,“陈老师,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