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下班回家,正在玩耍的寅哲,听到钥匙开门的声音,满怀热情飞奔似的跑到门口迎接爸爸,嘴里还叫着:“爸爸,爸爸”。
我知道,经过一天的分离,儿子想爸爸了,他想和爸爸重新获得联结。
老公见到儿子,也很开心,抱了抱他,换鞋后,坐在沙发上看起了手机,寅哲凑在爸爸身边,跟他说,爸爸,你看我做的火车,可以开到澳大利亚呢。
爸爸低头看手机,没有说话。
寅哲又叫,爸爸,爸爸,你听见我说话了没?
爸爸低着头说,嗯嗯,一边处理他手机上的文件。
寅哲急了,用自己的小手把爸爸的头抬起来,指向他的纸火车自豪的说,爸爸,你刚刚看都没有看,你看,就是那辆火车,我自己做的,他很神奇呢。
爸爸,瞄了一眼说,神情有点不耐烦,提高了分贝,说,嗯嗯,爸爸看见了,你先别打扰爸爸。
儿子默默的走开了,过了一会儿,开始在沙发上来回跳,爸爸训斥他,觉得孩子不可理喻。
儿子小脸憋的红红的,哇一声,终于哭了出来。
那辆火车,孩子用了两个小时,拼制完成,他一直等待着爸爸回来,和爸爸分享他的作品。
我很理解孩子的感受,那个时候,我好想跟老公说,你好好的听儿子把话说完,也用不了你两分钟时间啊,你好好的看一眼火车,又能怎么样呢,等等,但是我没有说,我知道那个时候说没有用,孩子听了,更是误导。
我把儿子抱在怀里,让他在我怀里哭了一会儿,等他平静的时候,我告诉他,爸爸不是在看手机玩,他有很重要的工作要处理,他很爱你,也很想和你一起玩,但是这个时间不允许。
把孩子安抚好之后,让他回到他的小卧室,我坐在老公身边,低声地跟他说,知道你很忙,用心倾听,关注孩子表达的信息也很重要,他就是太想你了,想和你重新获得联结,你用两分钟时间好好的抱抱他,用心听听他说什么,再告诉他你当下的想法和感受以及你需要做什么就好了。
老公很快意识到是自己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去了寅哲的房间,不一会儿,房间里传来欢声笑语,寅哲说,爸爸,你去忙吧,我静静的静静的玩,不会再打扰你了。
我在外面,暗喜,很好,情感及时修复,彼此做到尊重。
老公从儿子房间走出,与我眼神交流,充满喜悦,意思是,儿子,懂事,长大了。
是啊,在育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心倾听和沟通。
沟通时,父母要特别注意倾听孩子。但事实上,有的父母,不会留意孩子表达的信息,因为他们的心,总是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占据。
有时候,孩子所发出的的真实含义不明显,需要我们父母去理解,去“解码”。
毕竟孩子还是孩子,他们已经尽他们最大努力表达想要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
寅哲想念着爸爸早点回来,他想念爸爸,而这些信息没有被忙于工作的爸爸接收到,甚至不回应,不应答。
他因为没有得到理解,关注,开始寻求新的联结,他在沙发上乱蹦乱跳,试图引起爸爸关注,即使是通过消极的方式。
如果爸爸能够理解寅哲最初发出的信息,倾听他说话,欣赏他的火车,抱他在沙发上聊一会儿,就不会给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挫败感和负面情绪。
对于幼小孩子来说,如果经常有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冷漠回应,或者联结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会在成长过程中陷入孤立状态,感到孤独,存有不安全感。
他们的自我意识里也会充满焦虑和不确定。他们可能会在长大之后,在其他人或者事物上继续寻找安全感。
积极的回应孩子,满足孩子的交流需求,不仅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可以让孩子慢慢的积累正面的感受。
孩子在成长期,与他人产生联结所带来的心理感受,对人际关系的建立非常的重要。
孩子如此,我们大人又何尝不是呢?
用心倾听,回应,沟通很重要。如果在与他人相处时能够做到这些,我们就会有良好的自我意识,会感到被理解,会感到自己与外界紧紧的联结在一起。
慢慢的,格局就大了。
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留言评论哦,让我们手牵手育儿,一起做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