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到何时,我都希望自己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而不沦为
沉默愤怒的大多数
今天,一个话题被重新顶上我的首页,15年4月29日,春晚福娃邓鸣贺因白血病复发去世,年仅八岁。
一年后在知乎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提问:如何评价说上春晚的小孩子死的活该的人?这反应了一种什么样的人性?
高票回答里洋洋洒洒列了一堆又一堆党政、经济、社会学,宏观思维、我自认为学习不好,言语粗俗,连标点符号的用法都不甚精通,就不往长篇大论上凑热闹。
简短回了一句妈卖批,反而引来一群圣母婊的围攻,讽刺的话像是裹脚布一样,真真好厚的脸皮,可惜我手里没有武器,无法试一试是否厚到能崩坏刀口,于是暂且不提。
说到这里只为表达一个观点,你为什么总见不得别人好?
一个孩子的死去,也会让某些人在电脑前拍手叫好,敲下一行:死的活该。
请问,你有没有空,要不要过来,我给你看个宝贝?
让我来想想,你曾是一个loser,当然现在更是,并始终这个称呼感到自豪,觉得自己足够自食其力,骄傲地憎恶精英,憎恶土豪,遇到有钱人便觉得他们的每一分都来路不正,不是贪污就是投机。甚至鄙视比你学历高的人,说他们都是死脑筋只知道读书,好像全世界不幸的只有你。
这个列表里还包括隔壁王叔叔,因为某天结伴去澡堂觑见他的下体,你也心烦,想着他大爷的什么玩意,我他娘这么优秀凭什么只有两厘米。
并且习惯了在网络上谩骂,手速能达到恐怖的每秒五百,不唯他,只手熟耳。
王小波出了个杂文集,名字叫《沉默的大多数》,现在看来,如果他知道现在人们不在沉默,反而整天bb个不停了。
也得学着鲁迅先生,在棺材里,用腐朽的声音喊出:“快,快改名”。
我都想好了,就改前面两个字,改成《愤怒的大多数》,王二可不用谢我,愿你在地底一切安好。
顺便借用两句王先生的话
话语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
我认为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我的友人C。
为什么不是友人A,友人B,或者ABC,大概因为友人A是某部日漫的男主角,而我还挺喜欢,自动略过友人B是因为听着让人无限遐想,原谅我尽出粗鄙之语于是就叫友人C了。
友人C是我大学同学,特点是小哥哥连麦呀+爱说风凉话。
原本因为是同乡的关系,我应该和她成为好朋友,但后来却渐行渐远,已经到凡见面必撕逼的地步了。
尽管毒舌在我眼里并不是什么让人讨厌的特质,时常还会成为关系亲密的象征。然而这和揭人长短说风凉话概不能同日而语。
有一天课间,男男女女围坐一团,一个男同学正夸奖一位女生,说你今天真好看。
友人C跟小哥哥连着麦还不忘冷不丁插上一句:“是呀,也不看谁早上六点就起床打扮了,化妆手法越来越好,看起来像素颜一样。”
说完还怂恿着男同学去捏女孩的脸,简直就是于丹听了会沉默!梁静茹看了也流泪!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久而久之,友人C没有了友人,变成了一个孤独的C。
可是从始至终,抱着恶意看待他人,自然也会被恶意围绕,如同你生活很辛苦,难道所有人都跟你一样,贫穷,乏味,又无趣,这样就能让你满意得到救赎?exo me
但凡喜爱用言语攻击他人,不是没脑子,就是够自私。
当你凝视深渊,深渊也正在注视着你。
那些爱说风凉话的人,大概最后都进了垃圾箱里。
请带着你的一盆冷水,离我远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