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闺蜜说说)一起所见之景——在行走中遇见自然,在遇见中遇见自己。
半山腰的小镇,在夜的怀抱中沉入静谧。屋舍偶有的灯火闪烁,如星辰散落人间,其余周围的一切皆隐于墨色山影,唯余夜的轮廓勾勒出天地间的安宁。疲惫的旅人在此酣然入梦,让身心与夜色共融。
晨光初绽时,掀开窗帘,远山披着青松与绿草织就的深绿色短褂长裙,清新之气穿透窗棂,恍若踏入世外桃源。早餐后,伙伴们踏着轻快的步伐,沿镇中小径蜿蜒而行,不过数分钟便抵达景区。作为当日首批游客,众人难掩兴奋,检票处两位方言轻语的小姑娘、栅栏外静候的中巴车,连同马达的轻响,共同编织出清晨的序曲,临走友友还不忘夸小姑娘一句“你们长得真漂亮啊。”引起小姑娘一阵羞涩地抿嘴嬉笑。或许因小镇的静谧滋养了身心,又或晨风拂去了倦意,车上的我们如少年般雀跃,仿佛时光倒流。
山路盘旋而下,原以为漫长的车程竟在五分钟内戛然而止。景区入口近在眼前,众人笑称“上当”,欲徒步而行,却很快被眼前的景致吸引——漫山遍野的绿浪中,偶有玫红色山体如宝石点缀,非干燥之红,而是泛着柔和光泽的瑰丽;斜坡上白、黄、紫的花朵交织成毯,铺向深谷。未升的太阳将空气淬炼得格外清冽,我们偶遇另一队旅人,大呼“缘分”,合影时笑声与寒暄交织,毕竟在这座山上,能相遇的陌生人亦是难得的缘分。
木栈道蜿蜒向上,满眼翠色令人心旷神怡。即便静立凝望,亦觉舒畅。晨风携寒凉掠过面庞,钻入脖颈,却成了众人钟爱的清凉。伙伴们赞叹着,沿栈道拍照打卡,笑语回荡山谷。因游人稀少,沿途商铺尚未全开,老板娘梳着牦牛毛招呼客人,烤肉小哥清扫烤架,烤箱中红薯与土豆蒸腾着热气,琳琅满目的小商品与人间烟火气,竟也成了风景中的风景。
穿过热闹的商品区,一座烽火台赫然矗立。先行登顶的伙伴挥臂呼喊,我举起手机定格他们的身影。阳光倾洒时,土黄色的烽火台在碧草蓝天间熠熠生辉,垛口间伙伴们高举的双臂与辽阔蓝天形成鲜明对比,金黄与蔚蓝交织,恍若天境,而我们便是“仙人”了。几缕白云点缀其间,更添空灵之感。
继续前行,情人岩、祥和塔、青海云杉等景点如珍珠般串联于木栈道,时而平缓,时而起伏,蜿蜒于无尽的绿色海洋。不觉间,太阳升高,游人渐多,我们却怀念起清晨的静寂——原来自己,也成了这静谧的“打扰者”。伙伴们忙着调试广角与大光圈,为每一处风景留下最佳影像,惊呼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行至终点,下山之路有二:或循木栈道缓行,或体验玻璃栈道划水。我与友人兴致盎然,购票后穿上雨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登上皮筏。开关轻响,皮筏滑入玻璃水道,时而平缓如镜,时而盘旋激荡。我们尖叫着,任阳光洒落水面,玻璃栈道愈发通透,水流似更汹涌。水滴溅落脸庞,远山风景如画,尖叫声竟也成了山间的风景,引得远处游客驻足。不过片刻,我们已滑至出口,相视而笑,雨衣下的憨态更添几分趣味。
不久,伙伴们亦从山间归来。归途的大巴车再次蜿蜒于绿色海洋,将我们送回起点。山间景致纷繁,名称令人目不暇接,每一处皆让人流连,每一境皆有异曲同工之妙——彩色的经幡、灰色的小兔、金色的烽火台、黑着脸的士兵塑像、木色的栈道、蓝色的天、各色的画、熙熙攘攘的人群……下山后回望,满眼翠色与空旷辽远交织,心亦随之辽阔无边,平静与兴奋悄然交融。
此时忽悟:人与山的结合,便是“仙”。这场美好的旅程画下句号,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特殊的境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境遇,但伴着阳光离开的是身不由己的旅人,留下的却是永恒的平静与温情。或许,这便是旅行的意义——在行走中遇见自然,在遇见中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