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下,也需要继续记录着。

突然发现我很久没有提笔记录生活了,一直混在小红书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碎片化的文字很多,长文字的记录变得越来越少,以前还会花很多时间来手写日记,现在提笔有些忘词,似乎不知道记录什么了。他们说,这个人工智能的时代,为什么还要用文字记录,图片,视频,AI,无处不在的高科技让人可以高效的完成记录这件事,就比如,我现在写下的这个题目,我只要输入人工智能的对话框,300-3000字,对于他来说,信手拈来,然后无论从文字、修辞还是各方面都要碾压我,那对于普通的我来说,这样的写作有什么意义?

也许不应该用写作这样高大上的词汇,换成记录更合适。比如看到一朵花的心情,看到一片云的思绪,看到孩子成长的欣慰,看到自己成长的千万瞬间。人工智能太过于智能,每一个词汇他都可以千万搜索,万种汇聚的给你最好的答复。但是,要知道,我并不需要把每一个生活的瞬间舞台化,高大上化,然后修辞化的展现在大众面前,只为获得那大拇指。平淡简单的语言,没有精加工的照片瞬间,这些都可以是记录。就比如,我现在就要记录最近的状态了。

3月的生活开启的时候其实我还没准备好,我总觉得自己好像还在2月的慵懒里没出来,但是3月的天气并没有那么春天化,腊梅还在枝头,秋裤还在腿上,总觉得冬天还没走远。我没有找到适合最近状态的书籍,也就跟着慢书房的共读书籍在走,最近在读《惹作》,又是一本可以开视野的书籍,今年的每一本书我都要在这里记录下读后感。这些年,通过阅读,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外面的世界有精彩也有悲伤,远方可以期待,可以向往,但是不要总是想着远方,再好的远方也比不上此刻的心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