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代·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一、从字句上
上片:“失”本义有找不着的意思,“迷”本义有分辨不清的意思。这两字准确地勾勒出雾中的楼台和模糊的津渡,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氛围,这氛围不只是迷离,更是凄冷。这氛围突出了作者无限凄迷的心情。“楼台”、“津渡”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犹如人生的成功处、人生的明灯,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可看出作者屡遭到贬谪的失意之情和对前途的迷惘之感,所以用“失”、“迷”二字。从前两句可得出第三句的“断”,“断”的本义有隔绝、断绝的意思。“桃源”正是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是避乱的理想圣地,“断”字可看出作者对“桃源”的无寻的失望之情,他不能规避乱世,不能寻的一片心中的理想世界。作者连用“孤馆”、“春寒”、“杜鹃”、“斜阳”这四个词,把自己的心情融入这景物中,融情于景,正是王国维的“有我之境”的体现。其中“斜阳”和“暮”有相似的意思,连用两个相近的词,使其感情色彩加重,更能突出作者的愁苦、怅惘之情。
下片:“砌”字,把伤感形象化,砌成一道石头般的“恨墙”,“无重数”即“无数重”,表明这股恨是砌成无数层,数也数不尽。
二、从结构上
上片:以虚带实,“雾”、“月”本来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由此营造的氛围本应是虚无的、不现实的,可这偏偏是秦观的现实反映。
下片:化实为虚,从叙实开始,借用“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有关友人投寄书信的典故,表示收到远方的问候。结合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可知道秦观从苏轼处得知自己也会被弹劾,所以对于远方友人的书信,他没有得到安慰,反而生出“几重数”的恨。此片的实应是当前的现状,虚应是设想未来之景,秦观想把眼前的实景化为虚景,因为他想摆脱现在的困境,所以他发出了最后两句的自问,本想为朝廷做出一番贡献,可是没能在官场上得到自由,反而遭到弹劾,秦观充满失望,他还幻想着未来能得到朝廷的重用。
三、从意境上
全诗整体营造的是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表达的是秦观的失望、渴望得到他理想的官场,可现实并不如他所想。原来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根本不存在,他想得到的自由也根本不存在。尽管陷入苦恨中,他也没有办法,只能发出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