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二)

哲人:竞争的可怕之处就在于此。即便不是败者、即便一直立于不败之地,处于竞争之中的人也会一刻不得安心、不想成为败者。而为了不成为败者就必须一直获胜、不能相信他人。之所以有很多人虽然取得了社会性的成功,但却感觉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活在竞争之中。因为他们眼中的世界是敌人遍布的危险所在。

竞争会让人活得很累,而且被视为竞争者的人每当获得一些成功的时候,自己的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即使竞争者是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可是,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当自己的朋友或者亲人获得某方面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由衷的送去祝福啊,放下竞争,承认差距,净化自己。

人:是的。例如,看到割腕的孩子很多人会不可思议地想:“为什么要做那种事情呢?” 但是,请想想孩子的割腕行为会对周围的人——比如父母——带来什么影响。如此一来,行为背后的“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青年:……目的是为了复仇吧?

争执不休的下一阶段就是复仇,而争执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妥协。有时候用原因论去反推别人的行为,就可以理解他人和控制自己了。

哲人:首先希望你能够理解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而且不使用发怒这种方式也可以交流。我们即使不使用怒气,也可以进行沟通以及取得别人的认同。如果能够从经验中明白这一点,那自然就不会再有怒气产生了。 青年:但是,即使对方明显找碴儿挑衅,恶意说一些侮辱性的语言,也不能发怒吗? 哲人:你似乎还没有真正理解。不是不能发怒,而是“没必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

发怒是一种工具,是为了更快的直接控制别人,减少沟通成本。有时候孩子不听话,我也会这样,我非常明白我发怒的原因和目的,因为我说了N遍,他都无动于衷,所以我只能通过发怒来控制他。

哲人:关于权力之争,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这是很多人都容易陷落进去的人际关系圈套。

有对就有错,如果自己对了,就不要过度强调以及分析对方的观点错误与否,如果自己错了,承认错误,赔礼道歉也不是失败。当以成功和失败来定义一件事或者观点的时候,就会再次让自己陷入到竞争的怪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