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薄雾,逝如青烟

图片发自简书App

纵观“我”,毫无生活气息,缺乏互动性,灵动性,流动性。“我”沉寂得如一潭死水,如一缕青烟,“我”甚至怀疑“我”活着的真实性,如同柳絮一般,落到一方土地上,犹如一个短暂的符号,这个符号有时暴戾,热血,躁动,在不断分裂中始终没有行成一个具体的形体,有时又安静,落寞,毫无存在感,轻轻一阵风就将“我”刮散。

这真是个奇妙的比喻,这种比喻,唯有贾宝玉形容得最为动情,你看:

“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灰还有形迹,不如再化一股烟,——烟还可凝聚,人还看见,须得一阵大乱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

逝如青烟,多么浪漫,不同的是,宝玉始终想抓住生命中那些姹紫嫣红不肯放手,至死方休,如烟飘散,才肯罢休。而“我”则是生如青烟薄雾,这阵烟雾也时常大动凡心,争、嗔、怨、痴、种种妄念随之而至,痛苦连连,薄雾如“我”,何堪其重。

人提着一口不甘之气,七情六欲绵绵不绝,终不过为痴执二字。痴执致幻,幻象万千,饮幻饱腹,却总觉腹中空空,原不过是黄粱一梦,空空如也。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佛经有言:摩诃般若菠萝蜜。如薄雾而生,如青烟而灭,领悟其中奥秘,便已如至离境,还有何不甘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