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二校 叶凡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翁、锄、莲”3个生字。
2、有感情的背诵词。
3、能抓住重点词理解词义。
4、抓住题眼“喜”在感知、体验、表达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体会作者对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点:
1、能抓住重点词理解词义。
2、抓住题眼“喜”在感知、体验、表达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体会作者对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难点:
抓住题眼“喜”在感知、体验、表达中,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体会作者对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的赞美和向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讲辛弃疾的故事,看辛弃疾的图像,简单介绍词的创作背景。
一、直接导入,了解词的特点。
1、板书:村居,出示整首词,发现这首词和我们以前学习的诗有什么不同?
2、补充完整词题,齐读题目。注意词牌名和词题中的停顿。
3、题目就是一篇作品的眼睛,读懂题目,你就读懂作品的一半内容。“村居”是什么意思?(乡村生活)
二、初读正音,扫清阅读障碍。
1、爱国诗人辛弃疾笔下的乡村生活是什么样的?自由读词,把每个字读准确,读响亮。
2、你觉得哪些字词的读音难度,要提醒大家。
3、交流预设:
翁媪
(1)“翁”是什么意思?(老爷爷)指导写“翁”。学生在学习表上写一个。
(2)“媪”会是谁?看看插图。边板书媪,边讲一个女字旁,指年老的女性。我们该怎样称呼她?
(3)翁媪就是老年夫妻,再读读这个词。
剥
(1)在这里读什么?借助字典中的字义选择读音。
(2)举例练习(剥花生、剥香蕉、剥桔子、剥莲蓬等)
莲蓬
(1)这个词中的“蓬”可以读轻声,也可以读二声,读什么好呢?
(2)教师示范,学生选。
(3)词一般情况是一、三、四行押韵,师范读,讲解为了押韵读二声。
亡赖
(1)“亡”通“无”,读wú。
(2)齐读。
4、齐读词,让我们完整地读读这首描写山村生活的词,读出韵味来。
三、读出节奏,感受词的韵律。
1、师生合作读词。
2、根据合作,划出节奏。
3、按照节奏再读词。
四、读懂诗意,想象词的画面。
1、自己再读词,对这首词你还有什么不懂的?
2、预设交流:
吴音
(1)作者写这首词时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期为吴国属地,当地方言就是吴音。现在江苏、上海等地还在使用吴侬细语。
(2)示范“你好”,体会柔美。
相媚好
(1)板书“媚”,女孩子弯弯的眉毛对你笑,跟你多亲切?
(2)他们正在用吴地的方言亲切地干什么?
无赖
(1)是水浒里高俅一样的无赖吗?
(2)读最后一句,最喜小儿什么?(活泼、可爱、顽皮)
3、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再读词,边读边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
五、感悟词眼,体会词人感受。
1、同学们在一遍一遍地读中有没有读出作者看到这幅画面后的心情呢?他就在词里面,请静静地用心读一读,找出表示词人心情的那个字。(喜)
2、这是词人情感的流露,辛弃疾到底看到了什么这么喜欢?这么欣喜?
3、交流预设。
小儿无赖
(1)哪个词最能体现小儿的顽皮?(卧)还能换成什么字?(趴、侧、躺、爬等)
(2)作者透过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孩?
(3)你能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此时的状态?
(4)看着这个小无赖,辛弃疾不禁会想些什么?(自己的童年、小伙伴的童年、所有人都能过上这自由自在的生活。)
两儿勤劳
(1)喜欢大二什么?
(2)锄豆的意思是什么?省略倒装。
(3)指导写“锄”,穿插避让。
(4)大二种田辛苦,引出《悯农》。在农村有收成,一家人就能吃饱饭,辛弃疾说过:“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
(5)二儿不能种田,编鸡笼赚点小钱,干力所能及的活。板书
夫妻恩爱
(1) 除了几个儿子,还有没有让词人心生喜欢的?
(2) 走进词中,女生就是老婆婆,男生就是老公公,把你和老伴儿的对话写下来。
(3) 这里的醉仅仅是酒醉吗?是沉醉,沉醉于生活和美、和谐、和睦。
(4) 齐读。
环境优美
(1)什么样的风景?(茅屋、小溪、青青草)
(2)此刻的家乡,此刻的外界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
(3)引读:在哪里看不到——看不到——看不到——还看不到
(4)更看不到温暖、宁静、和谐。
(5)用读还原词人对山村生活喜爱的心情。
六、对比拓展,升华审美情怀。
1、辛弃疾以爱国诗人著称,此时他为什么不赞美战场的厮杀,而赞美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呢?
2、征战沙场时,他一腔热血,写下《破阵子》
3、归隐田园时,他用词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那份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有期望。写下来(清平乐 村居)掩书、起立、深情诵读。
七、布置作业
1、运用文包诗的形式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继续搜集背诵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村居》教学设计。